蕭永倫
本文所說的銀子指的是金屬之一的質料,也指用銀打造而成的錢幣。在古代,它被用來製成各種裝飾品、日用品,以及鑄造神像。
依撒意亞先知最厭恨族人崇拜偶像,在其書中極力抨擊它,把它視為人的傲慢行為表現。但是他相信這樣的人必將屈服,他們的驕矜必被抑制。他預言那一日上主必要完全毀滅偶像,因為唯有上主當受尊崇。到時人們必將所製造來崇拜的銀像和金像,「拋給鼴鼠和蝙蝠。」(依二17〜20)
列王紀下寫約阿士被立為猶大王之前,整個猶大的宗教崇敬陷入最低潮。聖殿多處毀壞不堪,不但沒有打理和清潔,還留下了曾經供奉邪神的褻瀆跡象。於是在司祭約雅達的協助下,開始了整修聖殿的工作。第一步是籌集經費。約雅達拿來一個箱子,箱子上面開了一個口,安放在祭壇旁邊。守門的司祭將所有獻於上主聖殿的銀錢,放入箱內。幾時看見箱內的錢夠多了,君王的秘書和大司祭就上來,把錢倒出,數點上主殿內所有的銀錢。
君王的秘書和大司祭將秤好了的錢,交給上主殿內監工的管理員,由他們發給在上主殿內工作的木匠和建築工人,泥水匠和石匠,或購買木料和鑿刻好的石頭。總之,都用來作為修理聖殿的費用。但是這次的維修工程著重在聖殿建築本身,沒有花費在製作殿內的銀盆、燭剪、盤子、號筒,或任何金銀器皿上。(參列下十二4〜12)
舊約有關銀子所闡述的事蹟最精彩的該屬巴比倫王拿步高的異夢。他夢見一尊光輝燦爛的巨大立像。這尊像的頭是純金,胸和臂是銀的,腹和股是銅的。脛是鐵的,腳一部份是鐵,一部份是泥的。大王在觀望時,忽有一塊石頭滾下,擊中了立像,把鐵泥的腳打得粉碎;同時其他部分也立即完全粉碎毀滅。那塊擊碎立像的石頭卻變成了一座大山,佔據了全地。
達尼爾先知解說拿步高王便是夢裏那屬金的頭。在他以後的君王,用其他較差的質料比擬,所領導的王朝一個比一個衰落。至於所見的腳和趾,一部分是泥,一部分是鐵,表示那個國家一部分強,一部分弱,但它終要分裂。先知還預言上主必要興起一個永不滅亡的國家,她的王權也決不歸於其他民族,她要粉碎和毀滅這一切邦國,惟獨她永存弗替,就如拿步高王夢中所見那塊未經手鑿,即從山上滾下的石頭,把巨像打得粉碎一樣(參達二31〜45)。先知說明人所立的國度是有限的,只有天主的神國才會不朽長存。
聖經新舊約各有一段收受銀子以出賣他人的記載。舊約中有若瑟被兄長們忌恨,於是他們以二十塊銀錢把他賣給了依市瑪耳人。結果後者將若瑟帶到埃及去了(參創卅七28)。天主卻奇妙的保守了他,慢慢的更藉著他在埃及所獲得的地位,拯救了他的家人和民族。
至於新約,則有猶達斯出賣耶穌的事蹟。猶達斯因為惱恨耶穌沒有領導眾人反抗羅馬,又見祂與稅吏等人來往,對祂深感失望,而決定以三十塊銀錢出賣祂。可是當他見耶穌被判決時就後悔了,急忙把銀錢退還給司祭長和長老,自認出賣了無辜的血而犯了罪。他們卻對他嗤之以鼻,嘲笑他為什麼提出與他們不相干的問題。於是他悲憤的把銀錢扔在聖所,然後退出去上吊死了。因為是血錢,司祭長不敢收起來,用銀錢買了陶工的田地,作為埋葬外鄉人用,那塊地也就被稱為「血田」(參瑪廿七3〜8)。猶達斯的死真可憐。他雖然做錯了,但也懊悔了,原本可以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但因為對自己絕望而輕生,實在可惜。
宗徒大事錄有一段想用銀錢收買神恩的記載。當時在耶路撒冷的宗徒聽說撒瑪黎雅接受了天主的聖道,便打發伯多祿和若望往他們那裏去。二人一到,就為他們祈禱,使他們領受聖神。有一位名叫西滿的人,他曾經是個術士,因聽了斐理伯的宣講而信從了福音。當他看見撒瑪黎雅人藉宗徒們的覆手而領受了聖神,遂獻給他們銀錢,要他們也把這個權柄交給他。西滿用他未皈化前的異教人的態度看待神恩。伯多祿卻嚴格地斥責了他,不可貪圖用銀錢買得天主的恩賜(參宗八18〜20)!我們中也有從外教偶像崇拜中皈依耶穌基督的人,信從基督以後卻沒有完全放棄過去的迷信行為。這段經文提醒我們不能三心兩意,要徹底的跟隨基督,義無反顧。
接受了基督的福音不會使我們發達,卻使我們在祂內度一個充實圓滿的生命。至於我們會不會賺錢,就看我們的工作性質或生意頭腦,但財富不能決定我們生命的意義。這樣我們才能像伯多祿一樣的坦然。當他在聖殿中遇到一位從母胎中就瘸腿的人向他討錢時,很坦白的說:「銀子和金子我沒有;但把我所有的給你:因納匝肋人耶穌基督的名字,你起來行走罷!」(宗三6)那人被治癒後,就喜樂的高聲讚美天主!
路加福音中有個比喻,說一位婦女有十個「達瑪」(銀幣),遺失了一個,馬上點上燈打掃房屋,細心尋找,直到找著(參路十五8)。這銀幣是婦女嫁妝的一部分,是她所十分珍惜的。它們象徵天主所愛惜的人,若迷失了,天主會立刻去尋找他們,直到找著為止。這比喻和「迷途羔羊」及「蕩子回頭」的兩個比喻有異曲同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