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任吉
本片改編自同名的暢銷小說。作者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電影由金球獎提名導演馬克佛斯特(「尋找新樂園」、「擁抱豔陽天」)執導。「特洛伊:木馬屠城記」的編劇大衛畢諾夫改編。演員有專業以及包括阿富汗和中亞的非職業演員。
該片的文宣,有這麼一段文字:「影片宛如進入一個新世界之旅,藉由這則充滿人性的故事,讓全世界的人知道,所有的人都有機會贖罪,並得到原諒」。從基督信徒的觀點看,本片不但好看,又有意義,而且有助於靈修生活。教會在將臨期、四旬期宣講,或做避靜時,都可以此片為工具,協助人悔改,回歸天父,善度基督徒生活。
本片是在中國西部,靠近阿富汗的喀什噶爾市,以及沙漠地帶拍攝。演員的表演,個個生動自然,相對於平常觀賞美國電影中較熟悉的城鄉畫面,本片所呈現的中東、異國人文風情等,會更強烈的吸引觀眾。影片中也描繪阿富汗、中東人在美國的移民生活。他們尊卑長幼,父系權威的傳統,望子成龍的價值觀,在許多情節、場景中出現,也是華人觀眾所熟悉的。為年輕朋友,身處在道德價值觀較模糊的年代,這是一種很好的啟發。
電影中,有許多家庭的大型聚會,以及美國週末的跳蚤市場等場合,都是以男性和他們所關心的事物為主。為父親而言,兒子只是在美國的社區大學畢業,就足以引以為傲,在鄰里間、酒吧中開瓶慶祝。想想四、五十年前,在窮苦、戰亂的時代,在台、港、澳的人,能移民美國或去讀書,不知是多少人的夢想。
本片除了親情外,當然也有感人的愛情。但是這感人的愛與珍貴的友誼,卻是在有移民生活的壓力,文化的差異、衝突中,以及處於戰亂、分裂、恐慌,江山變色的祖國環境中滋長。令人震撼的,本片不只是讓人看到現在阿富汗區域,因暴政統治,街道、房屋大多毀壞、全民皆是蒙面武裝兵士、民不聊生的畫面,更看到二十年前,阿富汗美麗的街坊、純樸的人民,卻因國家政治、外交等的敗壞,導致經濟、教育、社會生活悲慘的衰退,讓人怵目驚心。
美國古典好萊塢主義的電影,多以人物為主,主角的人格特質、生活的動機,都是不安於現實,要求轉變,以及不畏大環境的挑戰,勇往直前,拯救弱小,同時努力建立正義公平的制度,最後是突破萬難,終於成功,這是基本的情節發展模式。本片主角內心的愧疚、衝突,必須解救他人,以達到自我的解救、釋放,是電影的主軸,也是古典好萊塢主義電影的轉化。
為了自我的救贖,他深入險境,解救弱小,完成使命,雖不能大力改變他國的政經環境,但總是有美式英雄冒死深入蠻荒,以伸張正義,維護自由、理想的浪漫。類似的情節故事,常夾在美國宣揚軍威,在最現代的潛水艇、飛機、大砲、炸彈、坦克車的包裝中,呈現美國是世界警察、是弱小國家的救世主,會尊重、保護、並赴湯蹈火拯救平民、或失聯的兵士等主題。「搶救雷恩大兵」以及最近的「瞄準北半球」、「蓋世奇才」,都是這類電影。
本片是一般的商業電影,能觸及人性的良知,又拍的好看,實屬難能可貴。影片描述主角兒少時期因驕傲蠻橫,而犯下改變他人生涯命運的錯誤,幸運的是,因悔改、認錯,而有了補救過失的機會。後來又有意想不到的突發狀況,其中過程的艱辛,以及造成面臨死亡的痛苦,內心良知的呼喚,對自己、對他人所表達的善念等,這些精彩動人的劇情,足已滿足觀眾的好奇心。
小說作者卡勒德胡賽尼,曾坐飛機回到中國西部的喀什噶爾市,在拍攝現場,即兒時成長、自家門口的場景前,奇妙的喚起了他的過去,而深深地被感動。他以為在小說中,寫下兒時成長的經驗後,一切都會過去,也以為自己早已忘記生長的故鄉。沒想到,電影不只喚起他兒時的回憶,更使他重新體驗他所寫過的遭遇。
誰沒有過去?誰沒有甜美及罪過的記憶,能撫平傷痕,補救過去,怎能不感謝上天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