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錦文
今年三月廿二日國民黨的馬英九及蕭萬長先生當選為我國第十一屆總統、副總統。際此新政府即將在五二○就職之時,對新政府未來的政策與行動,提出吾人的思考與期許,祈收愚者一得之效。
這次總統大選,從投票結束至開票完成,不到三小時便已決定勝負,民進黨的候選人謝長廷先生立即承認敗選的事實。期間並沒有任何抗爭,和平落幕。筆者認為,不管馬先生當選與否,這是我國國民的勝利,也是台灣民主政治的勝利。大家應該記得袁世凱稱帝時古德諾(Frank J. Goodnow)曾稱「中國並不適合民主」,但我國經過兩次政黨輪替,完成了西方學者對開發中國家的民主檢驗標準,足以證明古德諾所言之虛妄(註)。
這次總統大選,中共媒體沒有大幅報導。事前可能怕因而影響選局;但當馬蕭大勝之後,中共仍三緘其口,則似乎耐人尋味。考其原因,與我國這次總統大選之可以平順落幕,有相當大的關係。固然是那221萬多票的差距,讓民進黨的黨員輸得心服口服。然而若這件事在中國大陸大肆宣揚,近期內可能會有某種程度之雀躍,不過雀躍過後,可能招來的是:中國究竟適合民主與否?中國適合競爭式的民主與否?以及做不好就下台等論調,都會使中共難於應付。這也是中共為何沒有大幅報導的主要原因。
無論如何,新政府對兩岸關係的態度上,會比過去八年由民進黨執政時較為平和,這點從蕭先生去參加博鰲亞洲論壇與胡蕭會可見一斑。胡蕭會所提出的「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之十六字真言,是兩岸融冰的最佳詮釋,也是未來海峽兩岸關係和平共存的基礎,兩岸經濟的活絡也指日可待。
兩岸融冰除可以為台灣目前的經濟僵局開啟新契機,更可以藉此與國際接軌。蓋因許多國外資金其實對中國大陸的投資環境是有所顧忌的,他們希望透過我國作轉投資,以保障其利益。這似乎對我國經濟有所幫助,但更重要的是新政府要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架構下,始可開放;否則對我國的保障便付諸闕如了,這也是綠營人士一直擔心之事。換言之,在與中共發展和平關係時,必須也要保障我國的主權尊嚴和國民利益,否則兩岸共同市場的構想,也會大打折扣。
就對外關係而言,在一個全球化的世代中,如何與國際接軌,將國家與世界經濟體系予以整合,是現代每個國家必要的政策與行動。只有如此才不會被國際社會邊緣化。倘若1968年我國答應加入東協(ASEAN),便不會造成我國經濟在面臨東協自由貿易區(AFTA)的成立後所遭受到的衝擊。不過吾人也應瞭解這種與全球接軌的舉動,因為它屬於古典自由主義的經濟思考模式,亦可能會傷害弱勢團體的權益。如何以補助或輔導轉型的方式,來保障他們的權益,也考驗新政府之智慧。
除了經濟、兩岸與外交關係外,至本文撰稿之時,新政府仍未完全組成,但從許多「報派」的消息來源,似乎是昔日國民黨政府的次長級人士居多,這對政策是一項利多,因為他們的經驗是不容置喙的。然而,藍營的競選團隊是另有人在,如何安排這些競選團隊,是新政府一大考驗。倘若處理不好,便會演成政爭,這對台灣的未來並不是好事。
過去八年最為人詬病的便是教育政策。教育是百年大計,並不是隨政黨輪替而可以改變的。目前有許多人士希望出現比較有理想主義色彩的人士,作為教育部長。然而筆者也想提出過去的「上杜下謝又連莊」,即便他們也擁有某種理想主義,只不過理想主義的方向不同而已。其實吾人都知道當行政首長必須要調和鼎鼐,理想主義色彩濃厚的人士,不容易放下這種身段去協調,對他本人也是另一種傷害。
總而言之,新政府在就職之後,不論經濟、兩岸、外交和教育上都面臨嚴厲的考驗,而且國人也期待他們能交出亮麗的成績單。壓力固然會有,但也不容他們怠惰了。
(作者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副教授)
註:西方學者認為一個開發中國家,要經過兩次和平的政黨輪替,才算是民主轉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