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台馨
半年來,油價問題的討論,非常熱烈,足以拿來當做現成的例子,思考經濟問題的討論,所應有的共識。
這半年,油價大辯論的焦點是油價該不該凍漲。張俊雄內閣與國民黨新政府有非常不同的看法。
首先,張前內閣指出時間點的問題。當國內重要民生物質漲幅創九年新高的時刻,政府絕不能帶頭調漲油價。接著,他指出:如果調漲油價,受害最深的將是廣大的基層民眾。然後,他提出公平正義的價值,謂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不能不把底層的人民放在心裡。
當時,在立法院備詢時,張前院長更高分貝地回嗆質詢油價凍漲的立委,聲稱「瞧不起他們」;因為他們連要他調高油價的看法,都拐彎抹角,不敢明講出來,而張院長本人,則身先士卒,親自出馬,跳下去兼任「穩定物價工作小組」當召集人,就是勇於任事的表現。
該小組研究的結果,採取了許多穩定物價的措施。針對油價,則決定凍漲,遂使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率控制在百分之一點八。今年第一季,物價不但沒有好轉,還持續飆高,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率高達百分之四。這樣的漲幅,對低收入戶家庭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凍漲的政策必須持續下去。
副總統當選人蕭萬長在接受專訪時,則強調應該要恢復浮動油價機制,計算公式應重新調整,才是重點,解凍的時機並不重要。其次,他指出:油價被行政手段壓制,無法實現「使用者付費」原則,占便宜最多的是用油量最多的大戶,其他人卻要被迫分攤成本,不符合公平正義。
蕭萬長提出新政府就位後,將確定台灣總體經濟的三大目標為經濟成長、社會公義及永續發展。因此,油價政策將與過去有所不同,以實現社會正義。他並舉例,為實現節能減碳,新政府計畫開徵能源稅,期使市場價格機能發揮調配資源到最有效率的生產途徑的效果,並能激發能源使用者追求經濟創新,以達到經濟持續成長,且在成長過程中體現社會正義,及追求永續發展。在制定經濟政策時,也要考慮對所得分配的影響、外部成本分攤是否公平等問題。換言之,政策效果的評估,應有整體和全面的考量。
以上的討論,可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政策的後續發展,會很快隨著新政府的運作而塵埃落定。然而,這個案討論值得深思的部分,在於討論問題時,應有的共識。
討論任何問題,若要討論得有意義,參與者最低限度要具備的條件是避免人身攻擊。動輒以「瞧不起他們」回應,是一種錯誤的示範。這點毋庸多加討論。那種態度對問題的解決,沒有幫助,只會使雙方不歡而散,停止溝通。其次,還有兩項基本條件:共同的價值判斷與清晰的邏輯思考。
針對經濟問題的討論,財經政論名家夏道平先生,對應有的共識,具體指出涉及四點,即:市場法則、貨幣紀律、長期與短期觀點及理論與事實,值得應用在此油價問題的討論。
經濟問題若要討論得有意義,首要的共識是必須尊重市場法則。因為市場法則這個概念,涵蓋人行為的全部。人的每一行為,都是按照各人主觀的偏好,在相對有限的事物中作選擇,作取捨,作交換。假若在價值判斷方面,一致地肯定個人的選擇自由,則市場法則的尊重,應該成為大家的共識。由此觀之,張前內閣以直接干涉油價,破壞市場法則,使價格機能無法發揮有效率地調配有限資源的作用,實為逆勢操作。
貨幣紀律的維持,是雙方都忽略的原則。油價問題之所以受到重視,是因為它很容易成為通貨膨脹的罪魁禍首。貨幣紀律的維持,就是要維持貨幣購買力的穩定。貨幣購買力如不相當穩定,合理的經濟計算就不可能,勢必使有些經濟活動陷於停頓,甚至使社會秩序解體。維持貨幣購買力的穩定,須適度控制貨幣供給額,這是不可忽視的總體經濟政策。
油價問題的討論,許多論點都涉及長期與短期問題。由於經濟事項是錯綜複雜的。短期的、直接的、局部的,大都顯而易見。長期的、間接的、全面的,則須靠心智的努力去研究。如果政策只是想避免眼前的損害,而不想藉長期的心智活動累積成果,則社會的文化水準勢必低落。
油價政策的決策者,應對文化的持續與提昇有責任感。節能、環保、創新及永續發展,都有其文化層面的意義。
最後,討論經濟問題時,應該以理論對理論,循邏輯發展而討論。理論與事實是相輔相成的。事實本身不能解釋它自己。若先有一個主觀的堅決主張,再去蒐尋用來支持其主張的零碎說詞、或片面事實,那就極易混淆是非了。
(作者為輔仁大學經濟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