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力
數千年來教會的模式多以金字塔方式進行,塔的頂端是主教、神父,他們是教會的主要「領導者」,其餘教友則在其下。
梵二大公會議則介紹了一個全新的教會模式:「圓圈」,表示教會是個團體,所有受過洗禮的信友都在其中,如同兄弟姊妹般聚在同一位主耶穌基督內,人人皆平等,主教與神父是牧者,但不是從高處指導羊群,而是與天主的子民同步前行朝聖,並以天主的聖言與人對話,共同在人間為建立天國努力。
身為牧者最先要關懷的,並不是宣講天主的教義和法律而已,當然這也是其中的要點,但他們最首要的職務是「先知職」,即向天主子民對話,談論天主的愛,談論在愛內建立與天主的關係,以及與團體的關係。
對話涵括了如何關照貧困者、如何向那些尚未認識天父及耶穌基督的人宣講福音;推廣對話的模式、在教會實際的牧靈關懷方面、引發了極為巨大的變化:把從金字塔模式中強調權威的領導、轉化為梵二以服務為導向的新模式;亦即在對話中的牧靈。
更有甚者,傳統上,教會與其他宗教沒有什麼友善的關係,而教會對世界的態度常是「對抗」大過「對話」。梵二文獻要求教會也應學習調適一種全新的態度,去和其他宗教及社會對話。
從我們過去五十年來的經驗顯示:推介「革新」是一種嚴格的「要求」,認為教會需要新型態的「牧者」;這牧者需與自己的羊群對話、也與社會對話。
這是個極為崇高美好的理想,但也亟需努力去實現出來,因為基督信徒的團體仍然十分虛弱、且罪性不小,紛爭與內部的分歧從教會歷史一開始就一直存在著。在若望福音十六、十七、十八章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早就預先看到了,並且也以充滿感情的祈禱表達了祂的關懷:「父啊!願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
我們由梵二文獻中看到,諸如:願他們保持對話,或:願他們避免內部的對抗紛爭…,因為那會造成更多的分裂。甚或:願他們都能遵照教會法…但如果在法律與合一相互衝突時,請把教會的合一視為絕對的優先,…絕不要為了維護法律的緣故犧牲了合一…等等。
我們越反省這一點,就越能理解:唯有努力發展出「對話的靈修」,與促進整個教會團體的合一,才能使我們成為懂得真正對話的牧者。
我們務必在聖經或梵二文獻內、尋求靈修的這份泉源,教宗本篤十六也在他寫給中國教會的牧函中,提供了許多這方面的省思。
該份牧函是教宗以父親的召喚、向全中國信友及牧者發出的,以促進教會的和解,並及早恢復教會的合一。姑不論與中國官方是多麼痛苦與挫折的往來關係,教宗一方面堅定地警告與信德相關的要素,同時也積極鼓勵要與官方多「對話」,而非「對抗」!
由此也讓人想起中國思想中所強調的和諧與對話的重要性,就是不主張對抗與抗爭。
* 比利時魯汶大學南懷仁研究中心同仁、台北南懷仁研究中心同仁以及領受南懷仁基金會獎學金的學生們,將於9月1日齊聚在布魯塞爾司各特聖母聖心會母院進行一日退省,針對此題目做反省。我們把這退省日視為未來這一整年針對以下主題進行反省和分享的開端:
「我們將從福音、梵二文獻、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國教會的牧函,以及我們本身中華文化傳統(孔、孟等思想)中,找尋我們的靈修根源」。我們會鼓勵及邀請南懷仁基金會的同事和獎學金學生針對「論今日中國教會善牧之靈修」此主題做反思並撰寫文章。
分享之後,我們邀請參加此退省的每一位,在未來幾個月內寫下他們的反省,可望刊登在《見證》雜誌。丹尼爾樞機首先會帶領我們一起對「初始之火:聖神降臨節」這題目做反省,作為「福傳靈修」的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