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隆
近年來,中高齡失業問題逐漸在邁入老年社會的台灣被聽見,開始有更多的民眾透過媒體得知這個問題。其實,中高齡失業並不是近幾年才發生的問題,然而,開始有民間機構及政府部門關注這個議題,則是近幾年才有的現象。這個現象的轉變,對於長期關注中高齡失業議題的我,委實感到欣慰。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台灣政府對於中高齡失業的現象,似乎仍停留在經濟與就業層面的協助,舉例而言,在就業方面:政府提出多元就業方案、中高齡失業者職業訓練等措施;在經濟方面:則提供中高齡失業者小額創業貸款,乃至最近研擬延長失業給付至九個月等優惠措施。這些就業促進方案,對於政府的財政問題,想必是雪上加霜,但是,這些方案對於解決中高齡失業問題有何助益?而中高齡失業問題又有何影響?筆者試從自己從事中高齡失業的實務經驗中,為本文讀者說明。
國內對於中高齡失業現象的理解,有些學者認為是中高齡失業者的工作技能無法跟上時代脈動,因此,主張強化職業訓練功能,並提供各種多元就業方案,讓不易就業的中高齡失業者,能夠先找到一份工作暫時安身。這樣的方案,一方面可使長期失業的中高齡失業者,能透過短暫的工作機會,調整自己過去的工作心態,培養適應新時代的工作技能。另一方面,也可有效降低整體失業率,可謂一舉數得。
不過,對於許多中高齡的失業男性而言,長期失業的窘境,並不在於他們找不到任何工作,而在於許多工作的薪資過低及工作前景不明,讓他們寧可不去工作,因此,無法維持傳統家庭生計者的角色,結果導致夫妻為錢 反目成仇,青少年子女教養無人聞問,甚至不時耳聞攜子自殺之新聞,其實,這些或多或少都與中高齡失業問題有關。可見,中高齡失業的影響層面,不止是失業者本身受到嚴重的損害,甚至會擴及到夫妻、子女等對象,因此,「一人失業,全家遭殃」,此言不假。
在我擔任中高齡失業就業聯盟的撰稿訪談員時,為了籌畫一本《中高齡求生手冊》的就業資訊手冊,有幸與中高齡失業者,以及專精於失業實務及研究的學者專家請益。
訪談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大學畢業的中高齡失業男性趙先生。在我跟趙先生接觸的過程中,他提到自己被原公司資遣之後,一開始透過家人的幫助,自行創業開設補習班,然而,由於招生不易,再加上趙先生沒有從事教育工作的學經歷背景,這家補習班經營得十分辛苦,卻又始終無法轉虧為盈。當年,趙先生受到友人的蠱惑,一時衝動之下,毅然砸下大筆資金,期盼再創事業第二春。豈料,隔行如隔山,終究敵不過殘酷的市場競爭,最終只得結束營業。
而後數年,趙先生在政府的多元就業方案中工作,領取微薄的工作收入。在這段顛沛流離的工作生涯中,趙先生曾經想要回到原先熟悉的職場工作,然而,在工作機會銳減的就業趨勢下,原先的工作經歷,根本無法讓趙先生有機會接受面試,一再受挫的趙先生,只得無奈的繼續等待下一次機會的來臨。
在我與趙先生的幾次深度對談中,總會感受到趙先生有種時不我予的悲哀,在也曾遭遇公司資遣的我耳中聽來,心中倍覺辛酸,卻又自覺無力為他做些什麼。而當我看見政府部門所提出的就業政策,只能有效降低失業率,卻無益於為中高齡失業男性,創造更合理且有遠景的就業環境時,更加對於中高齡失業者的未來,感到憂心忡忡。
在全球化的工作潮流下,台灣無法自外於這場攸關生死存亡的就業競爭,因此,政府部門理應提出更有前瞻性的就業政策,讓中高齡失業者有機會在就業市場上,找到一份能夠養家活口的工作。此外,也應大量聘用心理、社工等專業人員,協助中高齡失業者適應工作的變化,以及家庭功能的變遷,有效面臨時代的艱鉅挑戰。
最後,也期盼更多的教會機構一同投入及陪伴,處於就業不利的中高齡失業者。畢竟,失業問題不是短期間可改變的,教會機構若能秉持為天主做鹽做光的使命感,對於持續處於低潮的中高齡失業者伸出援手,相信,這些中高齡失業者,也將能再次勇敢的站立,並成為下一個失業者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