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勉主教 口述
本刊編輯 採訪
本刊編輯 採訪
前言
籌劃本期封面故事時,為了專訪「主教團福傳委員會家庭組」主任委員李克勉主教,我們預約了一個最符合經濟效益的時刻,於主教團福傳委員會家庭組,舉辦全國性的「婚前準備服務人員培訓」活動期間,擇時進行。
三天兩夜的研習活動,李主教全程參與,沒有遲到、也未早退,只在接受訪談時,離席了片刻,可見李主教對家庭福傳工作的重視、關心和支持。也因此,在談話過程中,當論及如何促進「建立基督化家庭」時,其實李主教的執行策略,已明明白白透過這次活動的全程參與,顯露無遺了。
以下是李主教的自述:
從主教個人的信仰歷程談起
確實,在家庭中,父母親的話,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小時候,就常聽到父母親談話,都和信仰很有關係,尤其父親最常提起的,是他領洗的故事。
父母都是從大陸過來的,因為他們在家時是公子和小姐,所以成家後不會煮飯,也不會照顧小孩。後來我姊姊和哥哥到天主教會的幼稚園去,媽媽從他們兩人身上看到了一些好的轉變,於是就去請教修女,也開始對天主教信仰有了興趣。
這時候,媽媽做了個很重要的抉擇,跟爸爸說:「我覺得天主教的信仰不錯,但是要信就全家領洗入教。」爸爸接受了,就去找本堂神父,平常是要聽很多的道理才可領洗,可是那一次,神父只問爸爸:「你為什麼想領洗?」爸爸一抬頭,看見了苦像,就說:「這個人啊!為我們都可以犧牲這麼大,我為什麼不相信祂呢?」神父就靠著爸爸這句話,給他領了洗。爸爸不斷省思為何如此,信仰有些根基之後,他説:「這是聖神的啟發,我們相信的是耶穌,耶穌救了我們」。
後來爸爸的一生都在追尋信仰,也參加基督活力運動。那時教會推行家庭玫瑰經,我們的副本堂神父,每星期一次騎著腳踏車到家裡來,和附近的教友鄰居一起唸玫瑰經,然後神父講主日的福音和讀經。這段期間,我上中學,正好在家,也都在旁邊聽著。因此,整個彌撒中的聖言,也漸漸影響我的生活。
小時候參加聖體軍,我的道理成績一直不好,我很怕考到前面,都是躲在中間,但也不會考到最後,反正每次發獎品,都發不到我就是了;但是我都認為自己比較聽得懂,也很喜歡問神父一些道理。後來我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位置。
進入國中後,自然就是進入少年聖母軍,不過活動比較呆板,因此團體人數漸漸減少,有人就想要開始青年會,等到我升高中的暑假,青年會成立了。我們的堂區青年很認真,雖然當時大家的講法是:「主日來上教堂,會考不上學校。」但是大家還是來,而且我們多數都考上理想的大學。因為來參加了,也得到了降福。
升上高中,我就參加光鹽營,這是方濟會神父培育他們的修士,同時帶領一些年輕人的活動。這時讓我從一個安靜的小孩,變成比較會表達自己,也比較有自信。方濟會對於聖經的培育,一直很用心,所以我們的青年會一定有讀經,這是和其他青年會最不一樣的地方。當年青年會的輔導,就是方濟會的修士們,現在都已經是神父了。所以,我就是這樣一路被陶成的。
從小我就很尊敬神父,這是家裡帶給我的影響;在信仰方面,也是從小就有家庭玫瑰經、讀經和祈禱的活動,雖然當時所謂的讀經只是聽神父講。我想:為什麼台灣有我們這些聖召?那也是因為有這些好的環境和典範。
我常舉一個例子,是他讓我認識了「神父」該是什麼樣子。那是一位方濟會的神父,在某個公開場合,和一位教友發生爭執,突然教友冒出一句話來:「你是神父啊!」結果,這位年輕神父,立刻跪了下來,口親那位教友的腳。我在旁邊親眼看到這一幕,這個親身經驗讓我很震撼、也一直深深地影響著我。當教友提醒他是神父的時候,神父立刻認出自己應該是怎樣的,所以他就不再繼續爭執,也沒有什麼好再爭執的了。
成為牧者後,與教友家庭接觸的經驗
我晉鐸後不久,即被派到小修院當院長,那時有位本堂神父去休假,但之後不回來了,因此主教派我代理本堂神父。大約一年的時間,我從送聖體的服務中,參與並體驗了許多教友的基督化家庭生活。
其中一位老先生,彌撒後一定帶我回去給他太太送聖體。這位先生已經從上校退伍,他說:我在外爭戰這麼多年,孩子都是太太養大的,現在我的責任就是陪著太太。聽說當他太太身體好的時候,常看到他們兩人在一起的身影。我也一直送聖體到她過世。
我代理的聖堂,原本計劃要拆,但在為教友送聖體的當中,看見教友們對信仰的渴望,他們陸續都回來了。聖堂能恢復供奉聖體,其實本堂神父並沒有做什麼,只要真心愛教友,並以基督之名去關心,就是這些簡單動作,羊就會聽到牧人的聲音都回來了。讓我更感動的是,在與教友的接觸中,看到他們生活的榜樣,尤其是生活在掙扎與困苦中的人,仍依靠基督生活。
「基督化家庭」的樣貌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是有限的,言行舉止也會有所缺失,從宗教信仰上來說,就是我們是有罪的人,我們是有罪的教會,但之所以會稱為是「聖」教會,主要乃是因為耶穌基督。所以「基督化」,是讓有限和有罪的我們,因著耶穌基督的恩寵,而能做出超過我們能力的一些事。
就如那對夫婦,老先生上教堂參加彌撒領聖體,帶神父回家為太太送聖體;因著來自信仰中的基督,老先生願意陪伴太太到謝世,又能平靜接受太太的所有狀況。至於老太太,她也能在生命的最後歷程中過得比較安詳。他們就是把耶穌基督放在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考驗,但若能掺合信仰的成分,耶穌基督就會把我們提昇上來。
最近有位教友分享一個信仰經驗。他舅舅有天突然生病住院,他因在政府機關從事要職,親友覺得他可以找到醫院院長,以便對舅舅的病情多些關心和瞭解。可是他不認識那家醫院的院長,只認識另一家醫院的院長,然而認識的院長因出差未能立即聯絡上。但卻在他去另一個醫院探視住院朋友的同時,恰巧就遇見了想要找的那位院長,院長也立即表示很樂意幫忙,所以週末過後,星期一所有的醫生都來了,舅舅的病況也有了妥善處理。
類似的情況,有人會說這只是個偶發事件,或是你運氣好嘛!可是為有信仰的人來說,是他在祈禱中,天主的恩賜。若只是偶發事件,或者依靠自己的力量,感覺也不錯,但卻是短暫的,會過去的;而若是能體會到有一位神,一位創造的神,是這樣的愛我們,那麼對於人的生命的看法或觀念就會不一樣,也會得到更深、更安穩、更實在的支撐力量。我們不都希望找尋幸福嗎?天主其實是照顧每一個人的,那也就是有眼的看吧!有耳的聽吧!
致力於「基督化家庭」之推動
剛接主教團福傳委員會家庭組這份工作時,老實說,並沒有什麼具體目標,但很感謝梁祕書,她是天主派來的天使,以及大家一起的協助和關心。我一直感受到,台灣有很多的寶貝,只是分散在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地方,現在只是如何把這些寶貝凝聚起來,正如信仰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很平常的事情,所以需要大家一起慢慢地去尋找、去看到,然後把力量凝聚起來。
我們曾做過「關懷新移民家庭」的研習會,因為這是台灣家庭的新課題,而我也確實碰到很多新移民家庭。我們一直說自己是大公的教會,可是卻常常表現一些無意識的排外行為。不過現在最重要的,是各個教區成立家庭委員會或家庭組,我們先從結構組織面的健全做起,然後找到大家可以聚會談話的時間,這樣才能慢慢凝聚共識,也才能真正落實各項工作。
我們的計劃很多,一個人從出生到老年、到死亡,都是家庭要關心的對象。這其中有許多我們已經做過,還有目前正在進行的,我們希望將這些工作統合起來,因此正在積極聯絡些同道。因此,我更期待能藉此篇文章的發表,如果有人也在做相同的工作,歡迎主動與我們聯絡,大家一起為共同的目標來努力。
這次舉辦的研習會,多是來自夫婦懇談會(ME)的成員,我們期盼將他們聯合起來,然後延伸到婚前的服務。婚前有較好的準備,也就會較健康的面對婚後輔導的需要。所以目前我們是培養婚前輔導員及推廣婚前服務,如此婚後的夫婦懇談會也能持之以恆。做到這些,基督化家庭就能水到渠成,並且對孩子的信仰培育也能紮下深厚的根基。
教友普查是家庭牧靈的基礎工作
今年主教團要求每個教區開始做教友普查,這不完全是個行政工作,而是一項牧靈的基礎工作。它要展現的是對人的關懷,表示我希望能夠了解你,或是知道你在哪裡?
根據教會規定,某位教友在甲堂區結婚,但他是在乙堂區領洗的,那麼甲堂區的神父要將此喜訊通知乙堂區的神父,後者也需要在該名教友的領洗簿上作登記。這個部分,有些堂區做得一直不很徹底。所以如果此次教友普查工作做得成功,待整個聯絡網架構起來,屆時各堂區、教區之間的資訊與聯繫就能暢行無阻,要推動、落實各項工作,將如虎添翼,有很大的助益。
我認為普查工作是個關心教友的機會,不宜再拖延,所以我指示不要再等什麼電腦化了,用手抄寫都得儘快進行。而且這也不是神父個人的事,需要教友大家一起來。若是教友去做訪查的工作,也等於是加強了教友之間的情誼,不僅讓堂區更有凝聚力,也可藉此找回一些迷失的羊。
我每次都喜歡舉這個例子,有位堂區在神父剛接任本堂工作時,就開始做普查,後來發現有許多教友尚未開聖體、領堅振,也找到一些慕道友,於是分組開班,結果成效斐然,值得大家效法。
2002年「基督入王家庭」活動之延伸
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我相信「基督入王家庭」的活動一定有它的效果,例如有人就在家中擺設供桌等。其實「基督入王」、「基督君王」的觀念,為今日「以民為主」的台灣社會已有些隔隔不入;也許「耶穌基督是我的朋友」反較更貼近今天這時代的訊號。
最後,在此呼籲:「家庭工作就是福傳和牧靈工作」。我也以一個牧人,在此誠摯邀請全教會,凡對此工作有興趣、或已經在從事該項服務的有心人士和團體,能主動與我們聯絡,讓大家一起在這塊園地合作、並努力耕耘,期待有朝一日能開花結果。
後記
看得出來,這篇三、四十分鐘的簡短訪問稿,猶如管窺蠡測,實難道盡李主教對基督化家庭的關懷心情、殷殷盼望、和亦步亦趨的帶領行動,但是至少希望藉此能夠再次激發你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信仰與家庭生活的關係,問一問:是否把耶穌基督當成家裡的朋友、甚或是家人?又是否切實地把生活的基督,傳遞給自己的子女和親朋好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