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聖博敏神學院/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
Third Workshop in the Spirituality of Dialogue
Fratelli Tutti: A call to love that transcends the barriers of geography and distance
第三屆 對話靈修工作坊
《眾位弟兄》: 活出超越地域和空間阻隔的愛
2021年10月2日 工作坊 報導(四)
Third Workshop in the Spirituality of Dialogue
Fratelli Tutti: A call to love that transcends the barriers of geography and distance
第三屆 對話靈修工作坊
《眾位弟兄》: 活出超越地域和空間阻隔的愛
2021年10月2日 工作坊 報導(四)
韋薇修女 主講:【眾位弟兄與天主教社會服務】
吳偉立神父 主講:【眾位弟兄與堂區福傳】
方進德神父 主講:【眾位弟兄與信仰靈修】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與「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於10月初共同舉辦第三屆對話靈修工作坊 -《眾位弟兄》:活出超越地域和空間阻隔的愛,地點在輔仁聖博敏神學院。主辦單位也同時邀請「天主教修會聯合會促進全人發展小組」一起協辦合作推廣。
首先由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校長及研究所所長鄭家樂神父、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楊敦和常務理事,以貴賓致詞進行開幕式。上午第一階段由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處秘書長陳科神父主講「我看見了一個新天新地」(默廿一1),第二階段由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耶穌會會院院長詹德隆神父蒞臨演講三個主題:「人際友愛」、「好的政治」與「武器買賣」。以上工作坊的詳細內容已刊載於665期~667期的天主教周報。
以上詳細內容請點閱工作坊 報導(一) 工作坊 報導(二) 工作坊 報導(三)
從事社會服務需要信仰靈修的基礎
下午工作坊的第三階段,我們非常榮幸能夠邀請到天主教修會會長聯合會促進全人發展組執行秘書韋薇修女為我們主講【眾位弟兄與天主教社會服務】。韋薇修女以22年擔任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主任,及多年擔任政府部門人權、婦權、性別平等委員會之委員的豐富社會服務經驗,介紹台灣當前社會服務的方式、服務對象與類別,也說明目前天主教的社會服務機構有兒少服務、安老院、身心障礙服務、原住民家庭暨婦女服務中心、部落文化健康站等;其中以身心障礙服務的單位為最多,並陸續增加為老人服務的健康站。韋薇修女同時提到目前在台的外籍勞工已經具備五力,也就是生產力、照顧能力、消費能力、行銷能力和創業能力,足夠翻轉我們的社會現況。
從事社會服務非常需要信仰靈修的基礎,韋薇修女闡述《眾位弟兄》通諭第二章〈街道上的外鄉人〉,教宗引用路加福音裡撒瑪黎雅人的比喻,邀請我們每一天都需要做一個抉擇:選擇當哪種路人。如果我們選擇當「走過的路人」或「路上的強盜」,冷漠的態度只會讓被剝削或受傷的人長期處於艱難的環境。如果我們的社會服務只按照專業的方式進行,沒有付出真正的感情,便無法協助困苦者。又倘若我們習慣用偽善的理論去批評和諷刺需要被幫助的弱小者,那只會使對方覺得理想破滅,而感到更加絕望和無助。「慈善的撒瑪黎雅人」是陪伴、扶持、承擔與幫助受苦和受傷的人,且提供足夠的支援。因此社會服務工作者也應該透過陪伴扶持,讓貧困者有能力自立生活,而非一輩子依靠外界的援助。
韋薇修女更藉由《眾位弟兄》通諭的內容,提醒我們應該走出專業的框架,做受傷者的近人,尊重與欣賞社會上的脆弱者,為對方的好處支持可能與我們機構和教會不同想法的決定。提升全人的博愛,需要體制上的改革,超越政治、社會與經濟上追求效率與產能的表現,才能夠真正注重社會服務的品質。教宗強調團結與關懷,人們應該從團體的層面思考和行動,考慮眾人的福祉與照顧脆弱者。
教宗也同樣關心移民移工的福利,他們被迫離開原來生活的環境與國家,遭受到暴力、人口販賣等身心的折磨。教宗提出對移民移工的四個動詞:接納、保護、發展和融入,給移民移工足夠的培養,讓他們有能力成長與貢獻,而不是區隔在社會的某個角落,無法與團體共融。教宗提倡在難民地區要開啟人道的走廊,提供工作和教育的機會、保護未成年人與家人團聚,並同時保障宗教自由。
敞開聖堂大門歡迎聆聽耶穌的好消息
吳偉立神父於1971年來台,長期積極參與社會工作與青年牧靈,目前擔任板橋中華殉道聖人朝聖地的主任司鐸。在工作坊的第四階段【眾位弟兄與堂區福傳】,吳偉立神父以親身經驗,講述在堂區福傳的整體狀況,包括兒童道理班、夏令營與冬令營、青年聖母軍、慕道班、醫院牧靈、關心貧困者的服務、大專老師學生及社會青年團體、網路線上聖經班、奇異恩典刊物等,而板橋聖堂的門也是24小時永遠敞開,邀請所有經過的教友與神父們一起聊天用餐,讓聖堂非常容易吸引大家前來共融、祈禱與望彌撒。
吳偉立神父特別提到教宗方濟各第一份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我們要將福音帶到人間,更要開門歡迎大家來真正了解耶穌的好消息。在《衆位弟兄》通諭中,教宗也邀請我們共同行動,將這道通諭放在我們生活、培育和福傳使命的中心,在當前的困難中活出手足情誼,以生活的見證傳揚福音。在結論時,吳神父則是以德國神父Fr. Sieger Koder的五幅畫,讓我們了解耶穌是我們的救主,而我們需要在耶穌的愛內成為一個彼此合作的團體,協助教友們成為教會福傳的種子。
將自己託付在耶穌的手裡
教宗方濟各《眾位弟兄》通諭,呈現出教宗在靈修和神學上的深刻體認。工作坊的第五階段,由台北依納爵靈修中心主任方進德神父主講【眾位弟兄與信仰靈修】。在一整天參與工作坊獲得豐富的內容後,方神父邀請我們與耶穌交談,透過省察祈禱,認出耶穌的聲音,且留意我們的內心感受。從觀察天主聖三的圖像,了解耶穌來到世界,讓我們看見天父的光榮、體驗到天父的愛;而藉著教宗的通諭,可以讓我們更為明瞭如何具體的行動。
方進德神父帶領我們,使我們的目光專注於投影片上的天主聖三圖像,在祈禱中與天父、耶穌和聖神相遇,為任何一件事,在內心向耶穌表達感謝;祈求耶穌的愛照耀我的心,幫助我聚焦到耶穌要我留意的事情;和耶穌一起回顧參與工作坊的經驗,哪一部分最觸動我的心?這個觸動給我什麼感受?在祈禱靜默中,告訴耶穌自己的感受,留意耶穌的回應,聆聽耶穌;向耶穌祈求我所需要的寬恕或醫治;藉著祈禱,覺察耶穌邀請我如何調整自己的生活?如果我願意與耶穌合作,我需要什麼恩寵(力量、智慧、恆心、醫治……)?選擇按照耶穌的旨意去生活,將自己託付在耶穌的手裡。
最後我們特別感謝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理事古偉瀛教授及魯汶南懷仁基金會董事會秘書林俊雄講師共同主持工作坊的提問時間及綜合討論與結論,並歡迎大家透過南懷仁基金會網站了解五部影片的播出訊息,也可直接點選「天主教之聲」及「光啟社」YouTube頻道,收看更豐富的演講與提問內容。
五場演講影片播出訊息(請點選此連結)
工作坊報導(四)(英文版): Third Workshop on the Spirituality of Dialogue (4/4)(請點選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