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聖博敏神學院/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
Third Workshop in the Spirituality of Dialogue
Fratelli Tutti: A call to love that transcends the barriers of geography and distance.
第三屆 對話靈修工作坊
《眾位弟兄》: 活出超越地域和空間阻隔的愛
2021年10月2日 工作坊 報導(三)
詹德隆神父主講: 「人際友愛」、「好的政治」、「武器買賣」
Third Workshop in the Spirituality of Dialogue
Fratelli Tutti: A call to love that transcends the barriers of geography and distance.
第三屆 對話靈修工作坊
《眾位弟兄》: 活出超越地域和空間阻隔的愛
2021年10月2日 工作坊 報導(三)
詹德隆神父主講: 「人際友愛」、「好的政治」、「武器買賣」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與「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於10月初共同舉辦第三屆對話靈修工作坊 -《眾位弟兄》:活出超越地域和空間阻隔的愛,地點在輔仁聖博敏神學院。主辦單位也同時邀請「天主教修會聯合會促進全人發展小組」一起協辦合作推廣。
開幕式,首先由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校長及研究所所長鄭家樂神父帶領祈禱,接著由鄭家樂神父和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楊敦和常務理事,以貴賓致詞歡迎全體參與者。第一階段,主辦單位邀請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處秘書長陳科神父主講「我看見了一個新天新地」(默廿一1)。陳神父以綜觀的角度,闡述《眾位弟兄》通諭中每一章節的重要意涵。以上工作坊的詳細內容已刊載於前兩期的天主教周報。
以上詳細內容請點閱工作坊 報導(一)
工作坊 報導(二)![](https://verbiestfoundation.org/archive/image/edcontent5/3f9d74848e38564a.jpg)
人際友愛 建立全球化的兄弟姐妹精神
工作坊的第二階段,我們非常榮幸能夠邀請到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耶穌會會院院長詹德隆神父蒞臨演講三個主題:「人際友愛」、「好的政治」與「武器買賣」。詹神父在第一個主題「人際友愛」中,提到「手足情誼」是《眾位弟兄》通諭的核心思想,要能夠體會與感受此思想,才能真正實踐《眾位弟兄》通諭所提出的基督化社會願景。不久前(2019)教宗到Abu Dhabi 訪問伊斯蘭教的大教長 Ahmad Al-Tayyeb,兩個人交談並相互肯定:天主創造所有的人,有平等的權利、義務和尊嚴,被召喚要像兄弟姐妹一起生活。而這兩年新冠肺炎的經驗,非常清楚顯示國家與國家之間合作困難、有高度的分裂。雖然全球化使我們成為鄰居,但仍然不是弟兄姐妹,且過於強調個人利益而忽視團體生活。等到疫情過後,我們將反省是要恢復自我中心及高度消費主義,或是終於能把所有的人看作一個團體,不論是任何宗教與文化,都能夠重新建立全球化的兄弟姐妹精神。
詹神父並提到教宗引用撒瑪黎雅人的比喻,表達我們內在的掙扎:每天決定要做怎樣的一個人。而為了充分達到受造的目的只有一條路:愛。按照信仰,我們都是天主的肖像,要先愛人、肯定別人是善的,才可能產生正面且雙向的互動。面對不同的經濟與政治制度、社會或宗教制度,我們只要觀察其制度是否包含或是排斥躺在路邊受傷且被遺棄的人,就知道這個制度的好壞。而我們也要尋求撒瑪黎雅人比喻中,旅館老闆的幫助:集結民間團體,共同聯合起來協助解決社會問題。詹神父並在結論中提到:「我們都是天主所創造、都是兄弟姊妹,如果我們有這樣的意識,很多人與人中間、團體與團體中間、國家與國家中間的問題,都比較容易解決。」
好的政治 尋求真正為公益而服務的政府
詹德隆神父在講解主題二「好的政治」時,首先提到政治充滿對立,現今政黨已經不是在尋求改善人民的生活和注意社會公益。有些政治領袖利用民粹主義,操縱民眾的情感把持政權,沒有考慮國家長期的進步,而我們必須要尋求一個具有普世手足情誼、真正為公益而服務的政府。教宗在《眾位弟兄》通諭中提到創造就業是最重要的議題,也是為窮人最大的幫助,使他們能有尊嚴的生活。國家在引進高科技的同時,也要幫忙解決人民工作的基本問題。政府需要採取較為積極的經濟政策,進行分配資源等各項市場經濟措施。《眾位弟兄》通諭中也說明「國際政權」──21世紀的新現象──國家政府的實際權力正在減弱當中,因爲跨國的經濟及財務公司比政治體的實權更大。因此需要建立更強的國際機構(由不同國家的政府聯合創立),才能有效的保護全球公益、解決饑餓和貧窮問題,及保護基本人權。詹神父同時表示教宗在通諭中多次提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衝突,其解決問題的途徑只有以下三個:談判、調和、仲裁,以避免戰爭的發生。
教宗在《眾位弟兄》通諭中也說明「政治愛德」是愛德最廣的範圍。某些愛德行爲是直接針對人(個別或團體)。另外,有些愛德的行爲是為了創造更好的機構、更正義的規定和更有支持性的架構。例如:直接提供便當給饑餓的人是愛德;政治家提供工作機會給貧困者,同樣是愛德。而政治的靈修中心也應該是愛德:一個政治家充滿愛德的「注視」或「目光」,能表達真實政治的精神。
武器買賣 戰爭是殺害無辜者的結果
在通諭中,教宗談到戰爭的實際情況是:否定一切人權及悲劇性的攻擊自然環境。詹德隆神父在講解第三個主題「好的政治」時,特別說明現在的新型武器,例如:如核子、化學、生物與新科技,使戰爭無法控制而殺害無辜者,且每一場戰爭都是人類的一次失敗。現今國際緊張情勢的提升,也增加各國在軍事武器的支出,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狀況。詹德隆神父藉由報章雜誌刊載國家購買武器等相關新聞,提醒我們戰爭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提出教宗的想法:我們需要建立國際上的互信,也需要把製造武器的錢轉到一個國際的基金,以解決饑餓問題及協助最窮的國家。
![主講者:詹德隆神父](https://verbiestfoundation.org/archive/image/edcontent5/0f25c0df34663140.jpg)
朝拜天主,愛近人
詹德隆神父在演講的結尾時特別強調,我們有信仰的人要將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地方:朝拜天主,愛近人。針對許多社會與道德問題,不同想法的個人或團體在討論非常激烈的過程中,雙方可以清楚表達立場,但不能缺乏愛德而流於輕視、仇恨、排外或暴力。最後的提問時間,參與者非常關注於如何讓國際間具有共識,放下武器製造與買賣,並提出天主教會可以如何鼓勵教友們,逐漸重視與加強對政治的監督力量。詹德隆神父回答時舉例說明,要盡力克服國際間的複雜因素,堅持信念且提出建議和採取行動,而教宗在通諭中也希望天主教徒能普遍提高對社會倫理的意識與了解,間接影響從政的教友具有敏感度,可以共同致力於建立一個被福音價值觀轉化的社會。
![主講者: 詹德隆神父 / 主持人: 古偉瀛教授](https://verbiestfoundation.org/archive/image/edcontent5/3-3_q_a.jpg)
歡迎大家透過南懷仁基金會網站觀賞詹德隆神父演講的完整影片,並可直接從網站點選進入「天主教之聲」及「光啟社」YouTube頻道,收看「第三屆 對話靈修工作坊 -《眾位弟兄》:活出超越地域和空間阻隔的愛」其他相關影片。
開幕式,首先由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校長及研究所所長鄭家樂神父帶領祈禱,接著由鄭家樂神父和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楊敦和常務理事,以貴賓致詞歡迎全體參與者。第一階段,主辦單位邀請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處秘書長陳科神父主講「我看見了一個新天新地」(默廿一1)。陳神父以綜觀的角度,闡述《眾位弟兄》通諭中每一章節的重要意涵。以上工作坊的詳細內容已刊載於前兩期的天主教周報。
以上詳細內容請點閱工作坊 報導(一)
![](https://verbiestfoundation.org/archive/image/edcontent5/3f9d74848e38564a.jpg)
![](https://verbiestfoundation.org/archive/image/edcontent5/3f9d74848e38564a.jpg)
人際友愛 建立全球化的兄弟姐妹精神
工作坊的第二階段,我們非常榮幸能夠邀請到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耶穌會會院院長詹德隆神父蒞臨演講三個主題:「人際友愛」、「好的政治」與「武器買賣」。詹神父在第一個主題「人際友愛」中,提到「手足情誼」是《眾位弟兄》通諭的核心思想,要能夠體會與感受此思想,才能真正實踐《眾位弟兄》通諭所提出的基督化社會願景。不久前(2019)教宗到Abu Dhabi 訪問伊斯蘭教的大教長 Ahmad Al-Tayyeb,兩個人交談並相互肯定:天主創造所有的人,有平等的權利、義務和尊嚴,被召喚要像兄弟姐妹一起生活。而這兩年新冠肺炎的經驗,非常清楚顯示國家與國家之間合作困難、有高度的分裂。雖然全球化使我們成為鄰居,但仍然不是弟兄姐妹,且過於強調個人利益而忽視團體生活。等到疫情過後,我們將反省是要恢復自我中心及高度消費主義,或是終於能把所有的人看作一個團體,不論是任何宗教與文化,都能夠重新建立全球化的兄弟姐妹精神。
詹神父並提到教宗引用撒瑪黎雅人的比喻,表達我們內在的掙扎:每天決定要做怎樣的一個人。而為了充分達到受造的目的只有一條路:愛。按照信仰,我們都是天主的肖像,要先愛人、肯定別人是善的,才可能產生正面且雙向的互動。面對不同的經濟與政治制度、社會或宗教制度,我們只要觀察其制度是否包含或是排斥躺在路邊受傷且被遺棄的人,就知道這個制度的好壞。而我們也要尋求撒瑪黎雅人比喻中,旅館老闆的幫助:集結民間團體,共同聯合起來協助解決社會問題。詹神父並在結論中提到:「我們都是天主所創造、都是兄弟姊妹,如果我們有這樣的意識,很多人與人中間、團體與團體中間、國家與國家中間的問題,都比較容易解決。」
好的政治 尋求真正為公益而服務的政府
詹德隆神父在講解主題二「好的政治」時,首先提到政治充滿對立,現今政黨已經不是在尋求改善人民的生活和注意社會公益。有些政治領袖利用民粹主義,操縱民眾的情感把持政權,沒有考慮國家長期的進步,而我們必須要尋求一個具有普世手足情誼、真正為公益而服務的政府。教宗在《眾位弟兄》通諭中提到創造就業是最重要的議題,也是為窮人最大的幫助,使他們能有尊嚴的生活。國家在引進高科技的同時,也要幫忙解決人民工作的基本問題。政府需要採取較為積極的經濟政策,進行分配資源等各項市場經濟措施。《眾位弟兄》通諭中也說明「國際政權」──21世紀的新現象──國家政府的實際權力正在減弱當中,因爲跨國的經濟及財務公司比政治體的實權更大。因此需要建立更強的國際機構(由不同國家的政府聯合創立),才能有效的保護全球公益、解決饑餓和貧窮問題,及保護基本人權。詹神父同時表示教宗在通諭中多次提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衝突,其解決問題的途徑只有以下三個:談判、調和、仲裁,以避免戰爭的發生。
教宗在《眾位弟兄》通諭中也說明「政治愛德」是愛德最廣的範圍。某些愛德行爲是直接針對人(個別或團體)。另外,有些愛德的行爲是為了創造更好的機構、更正義的規定和更有支持性的架構。例如:直接提供便當給饑餓的人是愛德;政治家提供工作機會給貧困者,同樣是愛德。而政治的靈修中心也應該是愛德:一個政治家充滿愛德的「注視」或「目光」,能表達真實政治的精神。
武器買賣 戰爭是殺害無辜者的結果
在通諭中,教宗談到戰爭的實際情況是:否定一切人權及悲劇性的攻擊自然環境。詹德隆神父在講解第三個主題「好的政治」時,特別說明現在的新型武器,例如:如核子、化學、生物與新科技,使戰爭無法控制而殺害無辜者,且每一場戰爭都是人類的一次失敗。現今國際緊張情勢的提升,也增加各國在軍事武器的支出,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狀況。詹德隆神父藉由報章雜誌刊載國家購買武器等相關新聞,提醒我們戰爭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提出教宗的想法:我們需要建立國際上的互信,也需要把製造武器的錢轉到一個國際的基金,以解決饑餓問題及協助最窮的國家。
![主講者:詹德隆神父](https://verbiestfoundation.org/archive/image/edcontent5/0f25c0df34663140.jpg)
朝拜天主,愛近人
詹德隆神父在演講的結尾時特別強調,我們有信仰的人要將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地方:朝拜天主,愛近人。針對許多社會與道德問題,不同想法的個人或團體在討論非常激烈的過程中,雙方可以清楚表達立場,但不能缺乏愛德而流於輕視、仇恨、排外或暴力。最後的提問時間,參與者非常關注於如何讓國際間具有共識,放下武器製造與買賣,並提出天主教會可以如何鼓勵教友們,逐漸重視與加強對政治的監督力量。詹德隆神父回答時舉例說明,要盡力克服國際間的複雜因素,堅持信念且提出建議和採取行動,而教宗在通諭中也希望天主教徒能普遍提高對社會倫理的意識與了解,間接影響從政的教友具有敏感度,可以共同致力於建立一個被福音價值觀轉化的社會。
![主講者: 詹德隆神父 / 主持人: 古偉瀛教授](https://verbiestfoundation.org/archive/image/edcontent5/3-3_q_a.jpg)
歡迎大家透過南懷仁基金會網站觀賞詹德隆神父演講的完整影片,並可直接從網站點選進入「天主教之聲」及「光啟社」YouTube頻道,收看「第三屆 對話靈修工作坊 -《眾位弟兄》:活出超越地域和空間阻隔的愛」其他相關影片。
五場演講影片播出訊息(請點選此連結)
![](https://verbiestfoundation.org/archive/image/edcontent5/3f9d74848e38564a.jpg)
工作坊報導(三)(英文版): Third Workshop on the Spirituality of Dialogue (3/4)(請點選此連結)
![](https://verbiestfoundation.org/archive/image/edcontent5/5fd5441902b476e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