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聖博敏神學院/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
Third Workshop in the Spirituality of Dialogue
Fratelli Tutti: A call to love that transcends the barriers of geography and distance.
第三屆 對話靈修工作坊
《眾位弟兄》:活出超越地域和空間阻隔的愛
2021年10月2日 工作坊 報導(二)
Third Workshop in the Spirituality of Dialogue
Fratelli Tutti: A call to love that transcends the barriers of geography and distance.
第三屆 對話靈修工作坊
《眾位弟兄》:活出超越地域和空間阻隔的愛
2021年10月2日 工作坊 報導(二)
陳科神父主講「我看見了一個新天新地。」(默廿一1)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與「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於10月初共同舉辦第三屆對話靈修工作坊 -《眾位弟兄》:活出超越地域和空間阻隔的愛,地點在輔仁聖博敏神學院。
工作坊開始前的開幕式,首先由鄭家樂神父以《眾位弟兄》通諭的最後一段帶領祈禱,後續並由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校長及研究所所長鄭家樂神父、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楊常務理事敦和,以貴賓致詞歡迎全體參與者。
以上詳細內容請點閱工作坊 報導(一)
「我看見了一個新天新地」(默廿一1)
工作坊的第一階段,我們非常榮幸能夠邀請到主教團秘書處祕書長陳科神父以「我看見了一個新天新地」(默廿一1)為主題蒞臨演講。陳科神父提到《眾位弟兄》通諭之所以重要,從它的幅度就可以看到──共八章,287號。此通諭是有關教會訓導具有高度和權威的一個官方文獻,談論社會正義與和平的問題,符合普世人類現在的處境──新冠病毒疫情帶給全世界的人在生活上全面性的打擊、阿富汗事件和從中延伸的人道危機──不少人已陷入全球性的冷漠所造成的鴻溝。人們越來越遠離天主,因此失去了來自天主的愛的凝聚力。我們要回應教宗方濟各的呼籲,找出自己心中的圍牆,並設法把圍牆化為通道,使社會有更多的關懷、使教宗方濟各身為基督在世的代表(Vicarius Christi),以言教和身教所推動的「兄弟情誼」得以實現。
「眾位弟兄」是聖方濟所寫的一封勸令(ammonizione)開頭所用的稱呼,他致書給在亞西西寶尊小聖堂(Portiuncula)定期開參議會的修會會士們,為規勸他們要倣效基督。從聖方濟的勸令就可以看到,《眾位弟兄》通諭標題裡的「弟兄」是源於一位共同的天主父,而這天主父的聖子就是耶穌基督──人類的救主。換句話說,《眾位弟兄》從一開始就是以基督信仰作出發點的教會文獻,用基督信仰的角度看事物,因此看通諭的人應如同聽到聖方濟勸令的會士們──聖方濟的弟兄,是被期待在聖神的驅使下有所行動,而行動要像耶穌基督的一樣──勇敢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不怕為主交托自己和犠牲自己的利益。所以《眾位弟兄》儘管內容有濃厚的政治味道,卻不是一個政治議程,亦不能當作一份人權宣言來閱讀;《眾位弟兄》是一個呼籲,盼人悔改,也是一個賦有先知性的許諾。
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就是閱讀天主聖言
陳科神父在當天演講中逐一詳解《眾位弟兄》通諭每個章節的內容,大致上可分成四部分:現實的分析、聖經的答案、集體的悔改、一起的行動。通諭第一章以「封閉的世界陰霾」作標題。在教宗所有的文獻中,《眾位弟兄》可說是他第一次用相當重的語氣直接指出問題,例如: 老年人被遺棄而孤寂生活、肆無忌憚的語言暴力造成彼此傷害、科技進步使人無法專心聆聽別人心聲。教宗指出種種的問題,是要幫助人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這方法就是閱讀天主聖言。在第二章〈街道上的外鄉人〉,教宗用了路加福音裡撒瑪黎雅人的比喻,作為解決問題的範例,供人反省。陳科神父希望全體參與者有機會討論並坦白回答這個問題:「在《眾位弟兄》裡有哪種受苦的人,是我從來沒有關心過的?為什麼?我是否要反省和悔改?」。
在第三、第四章裡提出解決現代人類問題的基本原則:「思索並締造開放的世界」,以及「向整個世界敞開心胸」。教宗要我們拋棄「個人主義」,並希望大家攜手合作,互相欣賞,肯定每一個人──包括窮人、移民、原住民、年長者和少年人──都一定能有所貢獻,共同締造一個開放的世界。在第五章〈治國良策〉,教宗認為現在的從政方式要改革:所有的國家政府都要投身於真理與愛,致力尋求人民的利益,而富有的國家要以政治力量去幫助窮國家,終止各種相貌的奴役制,以恢復及保護每一個人的尊嚴。
我們是在人生中同道偕行的弟兄姐妹
教宗知道,不能把所有社會問題都交由國家政府解決。所以在第六章〈對話與人際友愛〉裡,提醒每一個人應做和能做的事:「真正的社會相遇是讓代表多數人口的各種主流文化進行真正的對話。」(《眾位弟兄》,219號。)教宗在第七章〈重新相遇交流之路〉談到:如果與其他人成為弟兄姊妹真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就必須敞開自己的心,認真地把耶穌的教導付諸實行,愛人如己,也愛我們的敵人。這也意味著修補過去破碎的關係和原諒得罪我們的人。而教宗在最後一章〈宗教為世界的兄弟情誼服務〉中,將讀者的思想帶到基督信仰之光,說明真正的兄弟情誼要有在基督內的轉變作先決條件:藉著聖洗,我們是基督奧體的肢體,同時也是在人生旅途中同道偕行的弟兄姐妹。聖神就是天主的愛,只有祂能從我們的內心轉變我們:我們越是謙虛,聖神就越容易找到祂進入我們內的途徑,徹底轉變我們愛人的動機和我們愛人的方式,使新天新地從每一個人心中降臨到人間。(以上內容整理自陳科神父當日演講稿)
天主教社會訓導的十大原則
提問時間的階段,參與者請教陳科神父:「在《眾位弟兄》通諭第五章〈治國良策〉中,政府的行為可以如何讓社會達到通諭中所提到的美好境界,而新自由主義與國家社會主義之間又有什麼衝突?」 陳科神父回答時從天主教社會訓導的十大原則「人性尊嚴」、「公益與團體」開始,精闢分析與連結目前國家社會的現況與天主教社會訓導內容的差異性,並提出綜觀且整體性的建議。
如果讀者們希望了解更多陳科神父的演講內容,歡迎透過南懷仁基金會網站了解播出訊息,並可直接從網站點選進入「天主教之聲」及「光啟社」YouTube頻道,收看「第三屆 對話靈修工作坊 -《眾位弟兄》:活出超越地域和空間阻隔的愛」影片。
五場演講影片播出訊息(請點選此連結)
工作坊報導(二)(英文版): Third Workshop on the Spirituality of Dialogue (2/4)(請點選此連結)
工作坊開始前的開幕式,首先由鄭家樂神父以《眾位弟兄》通諭的最後一段帶領祈禱,後續並由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校長及研究所所長鄭家樂神父、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楊常務理事敦和,以貴賓致詞歡迎全體參與者。
以上詳細內容請點閱工作坊 報導(一)
「我看見了一個新天新地」(默廿一1)
工作坊的第一階段,我們非常榮幸能夠邀請到主教團秘書處祕書長陳科神父以「我看見了一個新天新地」(默廿一1)為主題蒞臨演講。陳科神父提到《眾位弟兄》通諭之所以重要,從它的幅度就可以看到──共八章,287號。此通諭是有關教會訓導具有高度和權威的一個官方文獻,談論社會正義與和平的問題,符合普世人類現在的處境──新冠病毒疫情帶給全世界的人在生活上全面性的打擊、阿富汗事件和從中延伸的人道危機──不少人已陷入全球性的冷漠所造成的鴻溝。人們越來越遠離天主,因此失去了來自天主的愛的凝聚力。我們要回應教宗方濟各的呼籲,找出自己心中的圍牆,並設法把圍牆化為通道,使社會有更多的關懷、使教宗方濟各身為基督在世的代表(Vicarius Christi),以言教和身教所推動的「兄弟情誼」得以實現。
「眾位弟兄」是聖方濟所寫的一封勸令(ammonizione)開頭所用的稱呼,他致書給在亞西西寶尊小聖堂(Portiuncula)定期開參議會的修會會士們,為規勸他們要倣效基督。從聖方濟的勸令就可以看到,《眾位弟兄》通諭標題裡的「弟兄」是源於一位共同的天主父,而這天主父的聖子就是耶穌基督──人類的救主。換句話說,《眾位弟兄》從一開始就是以基督信仰作出發點的教會文獻,用基督信仰的角度看事物,因此看通諭的人應如同聽到聖方濟勸令的會士們──聖方濟的弟兄,是被期待在聖神的驅使下有所行動,而行動要像耶穌基督的一樣──勇敢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不怕為主交托自己和犠牲自己的利益。所以《眾位弟兄》儘管內容有濃厚的政治味道,卻不是一個政治議程,亦不能當作一份人權宣言來閱讀;《眾位弟兄》是一個呼籲,盼人悔改,也是一個賦有先知性的許諾。
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就是閱讀天主聖言
陳科神父在當天演講中逐一詳解《眾位弟兄》通諭每個章節的內容,大致上可分成四部分:現實的分析、聖經的答案、集體的悔改、一起的行動。通諭第一章以「封閉的世界陰霾」作標題。在教宗所有的文獻中,《眾位弟兄》可說是他第一次用相當重的語氣直接指出問題,例如: 老年人被遺棄而孤寂生活、肆無忌憚的語言暴力造成彼此傷害、科技進步使人無法專心聆聽別人心聲。教宗指出種種的問題,是要幫助人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這方法就是閱讀天主聖言。在第二章〈街道上的外鄉人〉,教宗用了路加福音裡撒瑪黎雅人的比喻,作為解決問題的範例,供人反省。陳科神父希望全體參與者有機會討論並坦白回答這個問題:「在《眾位弟兄》裡有哪種受苦的人,是我從來沒有關心過的?為什麼?我是否要反省和悔改?」。
在第三、第四章裡提出解決現代人類問題的基本原則:「思索並締造開放的世界」,以及「向整個世界敞開心胸」。教宗要我們拋棄「個人主義」,並希望大家攜手合作,互相欣賞,肯定每一個人──包括窮人、移民、原住民、年長者和少年人──都一定能有所貢獻,共同締造一個開放的世界。在第五章〈治國良策〉,教宗認為現在的從政方式要改革:所有的國家政府都要投身於真理與愛,致力尋求人民的利益,而富有的國家要以政治力量去幫助窮國家,終止各種相貌的奴役制,以恢復及保護每一個人的尊嚴。
我們是在人生中同道偕行的弟兄姐妹
教宗知道,不能把所有社會問題都交由國家政府解決。所以在第六章〈對話與人際友愛〉裡,提醒每一個人應做和能做的事:「真正的社會相遇是讓代表多數人口的各種主流文化進行真正的對話。」(《眾位弟兄》,219號。)教宗在第七章〈重新相遇交流之路〉談到:如果與其他人成為弟兄姊妹真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就必須敞開自己的心,認真地把耶穌的教導付諸實行,愛人如己,也愛我們的敵人。這也意味著修補過去破碎的關係和原諒得罪我們的人。而教宗在最後一章〈宗教為世界的兄弟情誼服務〉中,將讀者的思想帶到基督信仰之光,說明真正的兄弟情誼要有在基督內的轉變作先決條件:藉著聖洗,我們是基督奧體的肢體,同時也是在人生旅途中同道偕行的弟兄姐妹。聖神就是天主的愛,只有祂能從我們的內心轉變我們:我們越是謙虛,聖神就越容易找到祂進入我們內的途徑,徹底轉變我們愛人的動機和我們愛人的方式,使新天新地從每一個人心中降臨到人間。(以上內容整理自陳科神父當日演講稿)
天主教社會訓導的十大原則
提問時間的階段,參與者請教陳科神父:「在《眾位弟兄》通諭第五章〈治國良策〉中,政府的行為可以如何讓社會達到通諭中所提到的美好境界,而新自由主義與國家社會主義之間又有什麼衝突?」 陳科神父回答時從天主教社會訓導的十大原則「人性尊嚴」、「公益與團體」開始,精闢分析與連結目前國家社會的現況與天主教社會訓導內容的差異性,並提出綜觀且整體性的建議。
如果讀者們希望了解更多陳科神父的演講內容,歡迎透過南懷仁基金會網站了解播出訊息,並可直接從網站點選進入「天主教之聲」及「光啟社」YouTube頻道,收看「第三屆 對話靈修工作坊 -《眾位弟兄》:活出超越地域和空間阻隔的愛」影片。
五場演講影片播出訊息(請點選此連結)
工作坊報導(二)(英文版): Third Workshop on the Spirituality of Dialogue (2/4)(請點選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