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明智度日!
羅6:3-9;詠24;瑪25:31-46
英文諺語有云:死時坐擁最多玩具者,乃贏家也。但這真是正確的生活方式嗎?在我們追念所有已故兄弟姐妹的特別日子裡,值得我們停下腳步,藉著對「最後審判」這一比喻的反省,來思考一下人生及其意義。這個比喻為我們非常熟悉,以至於我們經常意識不到其震撼人心的訊息。比喻中的國王不問我們的功績或成就,不問我們的宗教信仰和喜好。他只把我們分成兩組:自私的和無我的。
自私,是很少為他人考慮。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我」。我想要這個;我需要這個;沒有某個東西我就活不下去。這種態度也可在群體對群體、民族對民族間找到。世界經常在我們和他人之間被劃分開來。自私之神蒙蔽我們的眼目,使我們無視他人的需要,促使我們彼此競爭,甚至相互決鬥。與自私相對的,是分享。分享,是考慮他人的需求。我們能環顧四周,盡可能地發現他人想要什麼,他人需要什麼,以及沒有某個東西他人就難以活下去。分享有助於我們從「我」走向「你」。
「最後審判」的比喻,為我們提供了幾點在分享方面的教訓。首先要問的是,分享什麼?我們無需清空自己的銀行帳戶。給饑餓的人一頓飯,或給口渴的人一杯水,款待陌生人,安慰病人,探望囚犯,這一切並不要求我們付出很多,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因此,分享並不局限於金錢;我們可以分享時間、才能、話語和想法。分享能對他人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其次要問的是,與誰分享?這裡有一個驚喜。比喻中所呈現的一組人,並沒有為基督的緣故才去分享,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藉著分享而贏得天堂。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說明有需要的人就是說明耶穌;而事實確是如此。這完全是出於本能的一種反應。而另一組人,卻找藉口,宣稱假使他們知道當時需要幫助的人是基督自己,他們必定會伸出援手。
比喻中還有一點需要仔細考慮:耶穌將自己等同於「最小的」。耶穌與大多數人之間的巨大差異,始終令人驚訝。我們想成為富人,耶穌卻一貧如洗。我們想要相似神,耶穌卻成為人,與我們相似。我們希望成為最大的,希望與大人物為伍,耶穌卻成為最末的,且生活於最卑微的人中間。如果我們仿效耶穌,而非仿效權貴和富豪,世界一定會變得更美好!
圖爾的馬丁是一個士兵,也是一個基督徒。傳說在一個寒冷的冬日,當他進入一個城市時,一個乞丐攔住他,要求他施捨。馬丁沒有錢;但當他看到乞丐凍得面目發紫,全身顫抖時,便脫下他那件已顯陳舊的軍大衣,撕成兩半,給了乞丐一半。當晚他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看見了天上的一番盛景:與眾天使歡聚一堂的耶穌,正穿著半件軍大衣。其中一位天使問耶穌說:「師父,你為什麼要穿那件破舊的軍大衣?誰送給你的?」耶穌溫柔地回答說:「我的僕人馬丁送給我的。」
一個貪婪自私的人能贏得什麼?根據這個比喻,其答案其實很簡單:審判。保祿寫道:「我們眾人都要站在天主的審判台前」(羅14:10),對於那些在有生之年沒有學會分享的人,這審判是嚴厲的。「因為對不行憐憫的人,審判時也沒有憐憫;憐憫必得勝審判。」(雅2:13)。光陰似箭,人生短暫。讓我們明智地善度生活,不去一味地聚斂「玩具」,而要敞開心靈,心懷慈悲,去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也可以直接上作者的網頁:Reading B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