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慶文
教宗方濟各說:「我是誰?憑什麼判斷?」
狄克神父是我們住在加拿大西部艾德蒙頓市期間的第一位本堂神父。他身材瘦小且有些佝僂,半禿的頭髮也經常未加梳理,不論講道還是和教友談話,都顯得有些靦覥,給人一種不登大雅之堂的感覺。
我第一次與他直接打交道是1997年夏天,闊別廿多年的雷煥章神父難得到北美洲訪問教友,我特地懇請他北上加拿大團聚,並為我出生未滿二個月的女兒施洗。
代父母找妥,好友們也都通知了。但教堂負責領洗聖事的那位女執事卻理直氣壯地反對我們「私下舉行」她聲稱的「家庭彌撒」。堅持所有教友子女領洗,都必須按堂區慣例,在每月最後一個主日彌撒中集體舉辦,以示「公開和公平」。但雷神父只有5天的時間,等不到月底。好話說盡,也無法動搖這位強勢女性貫徹堂規的凜然意志。
也許是天主垂憐吧?我們預定的領洗日期湊巧是這位女執事的輪休日。狄克神父不動聲色的把洗禮所需的祭袍、禮燭和證書等一應物品準備齊全,並交待教堂的清潔工當天下午留守照應。女兒的洗禮聖事終於在雷神父爽朗的笑聲和好友們的祝福中,圓滿完成。
自此我對狄克神父因感激而接近,並經他推薦加入了教區活躍的男教友團體:哥倫布騎士會。每年聖誕節前,會員們分成兩人一組,向城內有需求的人家派送食物禮籃。
我第一年參加就被安排到城東北角的一個老社區,負責拜訪25個家庭。除了分發禮品外,還要對每個家庭的情況作簡單的瞭解,並建議是否需要後續造訪和其他的協助。
兩天下來,精疲力竭,正慶幸功德圓滿,即將完成任務時,我們按址到了一棟舊公寓的一個地下室單元。應聲開門的是一位體態肥胖的年輕女士,隨著半開的門,屋裡湧出一股濃烈的大麻煙味。我隱約看到客廳沙發上還坐著一位男士,紋風不動,絲毫沒有起身打招呼的意思。女人瞄了我們一眼,接過食物籃後悻悻地說:「我們有吃的,我們需要的是錢。」沒等我答話,房門又砰然一聲關上了。
自此我對狄克神父因感激而接近,並經他推薦加入了教區活躍的男教友團體:哥倫布騎士會。每年聖誕節前,會員們分成兩人一組,向城內有需求的人家派送食物禮籃。
我第一年參加就被安排到城東北角的一個老社區,負責拜訪25個家庭。除了分發禮品外,還要對每個家庭的情況作簡單的瞭解,並建議是否需要後續造訪和其他的協助。
兩天下來,精疲力竭,正慶幸功德圓滿,即將完成任務時,我們按址到了一棟舊公寓的一個地下室單元。應聲開門的是一位體態肥胖的年輕女士,隨著半開的門,屋裡湧出一股濃烈的大麻煙味。我隱約看到客廳沙發上還坐著一位男士,紋風不動,絲毫沒有起身打招呼的意思。女人瞄了我們一眼,接過食物籃後悻悻地說:「我們有吃的,我們需要的是錢。」沒等我答話,房門又砰然一聲關上了。
在事後的檢討會裡,有人提到這對年輕人既已表明不需要食物,可否考慮將他們從今後的分發名單裡刪除,以便把有限的資源用到更需要的家庭。狄克神父本其一貫的低調作風,會議上並沒有發言,但是會後他從辦公室取來了一個裝着一些現金的信封,問我願不願意再給那對年輕人送去?
那年代教區給本堂神父的生活費每個月是600加幣。狄克神父並不住在教堂裡,而是在市區租屋居住。600加幣連最簡單的一室一廳公寓的月租金都不夠。所以有的教友主日彌撒奉獻中,有時會多放一個裝少許獻金的信封,註明由本堂神父獨立支配運用。狄克神父拿來的錢,就是前一個主日教友們指名給他的那一份奉獻金的全部。一共是420加幣。
當我們回到那間公寓,並說明來意後,胖女人露出了笑容,客氣地邀請我們入室交談。這時我才發現客廳沙發邊有一付殘障人士使用的拐杖,而那個男的右腿幾乎完全癱瘓。
那年代教區給本堂神父的生活費每個月是600加幣。狄克神父並不住在教堂裡,而是在市區租屋居住。600加幣連最簡單的一室一廳公寓的月租金都不夠。所以有的教友主日彌撒奉獻中,有時會多放一個裝少許獻金的信封,註明由本堂神父獨立支配運用。狄克神父拿來的錢,就是前一個主日教友們指名給他的那一份奉獻金的全部。一共是420加幣。
當我們回到那間公寓,並說明來意後,胖女人露出了笑容,客氣地邀請我們入室交談。這時我才發現客廳沙發邊有一付殘障人士使用的拐杖,而那個男的右腿幾乎完全癱瘓。
原來這兩位互稱「室友」的年輕人,都是加拿大大西洋岸紐芬蘭省人。當地經濟蕭條,失業率高,數年前隨著打工潮到阿爾伯達省油田工作。
但不久男的被診斷出多發性硬化症,右腿肌肉大幅度萎縮,終至不能行走。而女的患有躁鬱症,換過幾個工作,都因無法控制情緒而被辭退。現在兩人靠微薄的政府貧困津貼勉強維持生活。
他們最大的盼望就是盡快回到紐芬蘭老家與家人相依相伴。但是兩張單程的返鄉機票需要800多加幣,家鄉貧窮的親戚們只湊得出不到一半的票款。現在有了狄克神父贈送的420元,他們聖誕節前就可以回家了。
但不久男的被診斷出多發性硬化症,右腿肌肉大幅度萎縮,終至不能行走。而女的患有躁鬱症,換過幾個工作,都因無法控制情緒而被辭退。現在兩人靠微薄的政府貧困津貼勉強維持生活。
他們最大的盼望就是盡快回到紐芬蘭老家與家人相依相伴。但是兩張單程的返鄉機票需要800多加幣,家鄉貧窮的親戚們只湊得出不到一半的票款。現在有了狄克神父贈送的420元,他們聖誕節前就可以回家了。
回程的路上,我生平第一次深切地懺悔:衣食無缺的人,真的瞭解貧窮嗎?以每年一度向窮人送發食物籃子來取悅天主。物質條件遠不如我們的狄克神父,對回不了家的陌生異鄉人卻不妄加判斷;也不以此冀求天主的特殊恩寵。
那一年的聖誕節,我看到了在人世間行走的耶穌。
不久,狄克神父退休了,搬到離城一百多公里遠的瓦巴姆湖附近居住。瓦巴姆湖是出名的風景區,湖濱有許多建築精美的渡假屋。退休後的狄克神父沒有再回過教堂,新來的本堂對他的情況似乎也無所悉。
一年多以後,才有人得到他的住址。於是邀集了幾位教友,開了兩輛車一同去看望他。在濱湖別墅區瞎轉了大半天,最後還是靠一間雜貨舖老闆的指引,才在遠離湖畔的樹林裡找到了一棟毫不起眼的小木屋。
穿著便裝的狄克神父對我們這群不速之客的到訪並未顯得驚訝,笑容可掬地迎了出來。
那一年的聖誕節,我看到了在人世間行走的耶穌。
不久,狄克神父退休了,搬到離城一百多公里遠的瓦巴姆湖附近居住。瓦巴姆湖是出名的風景區,湖濱有許多建築精美的渡假屋。退休後的狄克神父沒有再回過教堂,新來的本堂對他的情況似乎也無所悉。
一年多以後,才有人得到他的住址。於是邀集了幾位教友,開了兩輛車一同去看望他。在濱湖別墅區瞎轉了大半天,最後還是靠一間雜貨舖老闆的指引,才在遠離湖畔的樹林裡找到了一棟毫不起眼的小木屋。
穿著便裝的狄克神父對我們這群不速之客的到訪並未顯得驚訝,笑容可掬地迎了出來。
接著的景象反倒讓我們目瞪口呆了:緊隨在狄克神父身後的是常在教堂做義工的瑪利亞。我們都知道她不會開車,難道她竟然比我們捷足先登了嗎?後來看到室內簡樸、雅緻,帶有女性化的擺設,和狄克神父身上略顯陳舊但熨燙整齊的襯衣,我們頓時有了領悟。
瑪利亞和狄克(不能再叫他神父了)手挽着手,平靜地向訪客們講述了他們長達廿年的相互愛慕和終於能夠朝夕廝守的幸福。有人眼眶紅了。我整個身體也因極度的喜悅而震顫不已,全心充滿感恩。天主的愛廣被普世萬民,如此寬宏,永無侷限。
六年前我們舉家東遷多倫多城北定居後,一直沒有再和狄克與瑪利亞聯繫。月前回艾德蒙頓市出差,公餘還剩下半天的時間,就驅車到瓦巴姆湖區,想再度造訪當年的兩位老朋友。
這一次只有明顯衰老的瑪利亞應門。我們一同步行到半小時外的一處小墳場,狄克的骨灰罈就安葬於此。
瑪利亞和狄克(不能再叫他神父了)手挽着手,平靜地向訪客們講述了他們長達廿年的相互愛慕和終於能夠朝夕廝守的幸福。有人眼眶紅了。我整個身體也因極度的喜悅而震顫不已,全心充滿感恩。天主的愛廣被普世萬民,如此寬宏,永無侷限。
六年前我們舉家東遷多倫多城北定居後,一直沒有再和狄克與瑪利亞聯繫。月前回艾德蒙頓市出差,公餘還剩下半天的時間,就驅車到瓦巴姆湖區,想再度造訪當年的兩位老朋友。
這一次只有明顯衰老的瑪利亞應門。我們一同步行到半小時外的一處小墳場,狄克的骨灰罈就安葬於此。
瑪利亞娓娓地告訴我,狄克很希望能安息在山另一側的天主教公墓,但他們付不出6000元的墓地費,向教區遞出減免費用的申請也石沈大海。幸虧得到附近一位聖公會牧師協助,在基督教墓園取得了一角之地,並獲贈了一個黑色大理石的十字架墓碑。
語畢,我們不約而同地仰望天際,黃昏時分,湖上無心相逐的雲朵泛耀出扣人心弦的彩霞,襯映著足前泥土裡一個可愛的靈魂;向世界述說着一個曾經深埋的愛情故事……。
全能的天主,我們讚美祢。因祢將人世的苦難,臻化為終極的美滿。阿們!
語畢,我們不約而同地仰望天際,黃昏時分,湖上無心相逐的雲朵泛耀出扣人心弦的彩霞,襯映著足前泥土裡一個可愛的靈魂;向世界述說着一個曾經深埋的愛情故事……。
全能的天主,我們讚美祢。因祢將人世的苦難,臻化為終極的美滿。阿們!
作者: 耿慶文為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加拿大文化觀察者。閱讀該作者其他作品,請連接: https://twitter.com/JohnCK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