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印君
動漫(animation & manga)是許多五、六年級生的共同記憶,更是跟七年級生有著密切的關係。動漫為何會成為許多人的共同記憶?與當代的人們與信仰又有何種關係?這些都是本文所希望帶領各位思考的部分。
動畫俗稱卡通(cartoon),在老一輩的觀念中,常常會將其與漫畫歸於一類,認為兩者皆是一種幻想的產物,甚至在某些類別的漫畫影響下,直接與暴力、色情連上關係。
其實無論是動畫、或是漫畫,所包含的類別相當多元,並不只限於某些範疇、類別而已,甚至還關涉到過去、現代,並且許多動漫情節也與未來有所相關。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哆啦A夢》、或者是手塚治虫的《火鳥》,若對其故事情節有著一般性的瞭解,也能知道在理解其故事時,對於情節的時間軸或隱或顯地與過去、現在、未來有所相關的部分,必須有所覺察。
另外,專業的如《神之水滴》,其中關於葡萄酒的知識已然不僅僅是一般性的常識,而是深入到專業知識的領域中。所以,動漫並非只是想像性的產物而已,其中所隱含的情節形塑,可以說與一般故事所具備的陳述能力並無太大的差異;有所相異的是動漫以圖像性形式,加上文字或者配音來進行陳述,而非如同文學主要以文字、繪畫主要以圖像為表述之方式。動漫的這些特性,使得人們在觀看後能產生更深的印象,而成為某種回憶的內容。
有學者將我們的時代稱之為「視覺的時代」,因為隨著傳媒的發展,電腦、網路的普及應用,我們的生活已無法脫離視覺性理解,知識的來源絕大多數來自於視覺性的知識獲取。因此如何理解視覺性的知識內容、與其觀看視域的有意識、無意識地選取等部分,是我們的時代與其他時代有所不同之處,也是我們應當進行理解的課題之一。
視覺的觀看形式,不可諱言,會與我們的社會、文化等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更進一步,也會與我們的信仰有所關聯;也就是說,圖像式的思考與意義傳達,會成為更為有效的溝通、傳達方式,在某個方面上看來,這也會讓透過圖像來傳遞宗教信仰的內涵,比文字更來的有影響力。當然,我們也不曾忘記,教會的藝術、禮儀等與圖像之間所具有的密切關連性,都是我們信仰的美好寶藏。
但在一般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見到動畫與漫畫所帶來的影響。當你走在西門町的街頭時,動畫或者漫畫的人偶圖案比比皆是,身旁年輕人的背袋、衣服、手機吊飾等,也都可以找到動漫人物的蹤跡。
甚至當動漫展或假日時,你會很驚訝地看到cosplay[1]的多樣性人物,更不用說其所引起的風潮,讓我們的青少年會買材料自行縫製與動漫中人物相同的服飾。或者我們會認為說,這些都只是次文化的展現,但是其所傳達的意涵背後,難道沒有更多我們應當加以深思之處?
同樣地,各種online game之所以吸引人,在於其不像過去的遊戲運作形式,除了有更為精緻、生動的畫面外,如何能讓玩家與其他玩家們在這虛擬空間之中、形塑出一種團體認同感(更重要的是此認同感背後、那不可捉摸的想像意識),是讓許多人足不出戶、甚至廢寢忘食、失去對真實世界的認同聯繫之重要原因。
如果願意仔細想想,針對那些沈迷其中而無法自拔者,已不是單純地用逃避、頹廢這些字眼所能說明,可能反而證實了人們心中真實的空虛感受,以及圖像敘事形構在真實上(注意是「真實」而非「事實」)的能力。
有鑑於此,如何在當代的圖像文化中,透過教會信仰來重新加以詮釋、說明,或許會比對其「無視」,會更有積極方面的意義。亦即,無論動畫、漫畫或者其他圖像敘事,必然內含一個故事結構。這一故事結構有其文字、圖像的陳述層面,也有其指涉的象徵層次,透過基督信仰對於文字、圖像陳述層面的反省、理解與詮釋,除了可以幫助一般閱聽者更深入地瞭解故事的意涵,同時也可能讓基督信仰的意涵、在詮釋中得以更廣泛地被接受。
在這樣的思考點上,我們可以更為積極地去思考:信仰與動漫之間的關係,或者,更好說—信仰對當代動漫意涵的可能啟發。
[1] Cosplay(コスプレ),是「Costume play」的和製英語簡稱(此稱由日本動畫家高橋伸之於1984年於美國洛杉磯舉行的世界科幻年會時確立),中文一般稱之為「角色扮演」或「角演」,指一種自力演繹角色的扮裝性質表演藝術行為。參見維基百科之說明,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Co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