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組
前言
年輕人具有熱情且創意無窮,是引領趨勢、創造時勢風潮的一大動力,台灣教會在福傳工作上可以如何善用這股青春的力量?
主教團福傳委員會青年組於今年五月和全國的青年工作者一起探討這個議題,也因此展開了「第一屆台灣天主教青年論壇-天主教青年的福傳多元方程式」的序幕。
本屆青年論壇邀得耶穌會中華省會長李 驊神父擔任主持人,並邀請全國各教區(台北教區分1、2兩組)的青年代表參與。事前主辦單位提供討論題目,請青年預作發言的準備。主教團福傳委員會青年組的負責人鍾安住主教當天也全程參與,仔細聆聽年輕人的心聲並給予回應。
會中年輕人發言踴躍,表達許多福傳上的創意,以及對教會的期待。年輕人有熱情、有活力,有行動力,但也亟需教會高層和前輩的支持與協助。 我們衷心期待未來,台灣教會能上下一心,共同乘著年輕人熱火點燃的福傳賽車,飆速前進。
請看本期封面故事:「飆福方程式」。
= = = = = = =
鍾安住主教(以下簡稱鍾):關懷與培育青年是教會重大的工作,因為年輕人從前輩手中接下傳承的火把,要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承繼教會的使命,真是一份任重道遠的神聖工作。
近廿年來教會在青年工作上如火如荼地開展,從梵蒂岡、亞洲主教團到台灣主教團,對青年的培育與關懷無不盡心盡力。教廷每幾年就籌辦吸引無數年輕人的世界青年日,這是教宗和世界的年輕人一起朝聖,共同尋找天主、加強靈修的活動。
2016年的世界青年日將會在波蘭盛大舉行。至於亞洲主教團今年8月將在韓國舉辦亞洲青年日,台灣有100位青年代表,各教區也會組朝聖團,共襄盛舉。台灣主教團則是在每年舉辦台灣青年日,由各教區輪流承辦。除了這些大活動外,每個教區都成立了青年工作室或青年中心,可以具體看出教會對年輕人的關心。
今天舉辦的青年論壇,主題是「天主教青年福傳的多元方程式」。主辦單位邀請了在座各教區的青年代表們,希望能夠集思廣益,一起來談談大家對青年福傳的創意與想法。
李 驊(以下簡稱李):亞洲要談福傳,就會想到方濟沙威。他從歐洲來到亞洲福傳,是第一位到日本的傳教士。他到日本傳教的首站是日本第一大城山口,隨行的是一位終身修士費迪南。
費迪南在日本較久,會講日文。兩人到了街巿,邀請大家來聽福音,由費迪南宣講。他講十誡、信經、耶穌的故事,聽眾都聽得津津有味。但是講到要相信一位死而復活的人名叫耶穌時,群眾都不可置信地一一離去。
日復一日都是如此。有一天在宣講時,群眾中有一人衝到費迪南面前,大聲責斥他妖言惑眾,要他滾出日本,還吐了一口痰在他臉上。一時全場鴉雀無聲,大家心想一場生死之鬥即將展開。沒想到費迪南緩緩從口袋中拿出手帕,擦了那口痰,再把手帕放回,退後了一步,又繼續講,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吐痰的人自覺無趣,就悻悻地走了。
宣達的價值是被需要的
過了兩天,有位高階的武士敲了方濟沙威和費迪南的門說想聽道理。經過一段時間的聽道,終於領了洗。費修士問他為何來聽道理,並願意領洗。此人答說:「前陣子你在巿場宣道時,被吐了一口痰,當時我也在場,我很驚訝一個人受到如此大的羞辱,還能夠保持平靜的克制力,我想知道這個力量從哪裡來。」
「平靜的克制力」是當時日本武士追求的核心價值,這位高階武士想要擁有這份價值,於是他敲了費修士的門。日本教會也因為這位武士的受洗,開始陸續有人受洗,教會也因此成長起來。不是因為方濟沙威做了多偉大的事,做了多美好的宣講,而是因為那位終身修士懷有平靜的克制力,他所宣達的價值是被需要的。
所以我想請問在座各位:今天談福傳,我們的福音,還被台灣社會需要嗎?如果被需要,我們青年可以在哪一方面特別貢獻給台灣的社會和教會?是謙遜的見證?還是炫麗的創意?先請高雄的代表來和我們分享。
高雄教區代表:我們的福傳在台灣社會還被需要嗎?看看這一兩年社會議題被大家更廣泛地討論,做為基督徒,我們要如何用與世人不同的角度去解讀並面對這些事?
天主一再教導我們要愛人、要傳播愛,可是我們看到這個社會在討論這些議題時,反對勢力與政府的抗衡,這中間少了愛去做聯結。從這裡我們思考到福傳在這個社會的功用,也就是我們可以散播天主的愛。
文創和社區的結合
李:你們在報告中提到文創和社區的結合,是否可以多談一些?
高雄教區代表:談到文創和社區的結合,目前高雄教區已有一些團體在做。我們知道福傳可以結合流行文化,讓天主教的資訊有更多的外人知道並接受。例如高雄教區有一個發展相當蓬勃的holy樂團,歌唱得很好聽,大家可上網google聽聽看。
他們常辦演唱會,藉著音樂和年輕人做交流。有時我在宿舍放holy樂團的歌,室友會問是誰的歌,不但旋律優美,歌詞也琅琅上口,發人深省,即使不是教友也很能接受。
另外高雄的玫瑰堂有個婚禮青年合唱團,是由一群青年組成,可以幫婚禮駐唱,透過歌聲帶給大家歡樂。最少讓非教友對教會的文化不排斥,如果喜歡,那就更容易接近天主教了。
還有從實踐中學習,如志工服務。活出信仰很好的方式就是去弱勢基金會服務,在服務中會碰到很多非教友,或是拉著非教友朋友去基金會服務,在服務中讓大家看到我們將基督的精神活出來,在濳移默化中做福傳。
李:謝謝。你們提到社工服務與音樂事工,台北第一團報告中有提到社工服務,請先發言,然後再請擅長音樂的花蓮教區接著發言。
台北教區1代表:我們十分認同前面提到的基督徒的價值觀很重要。青年應以基督徒的價值觀在社會中做事。
既然談青年福傳,就要以青年人的眼光、語言來告訴大家這個好消息—福音。我們分別從教區、堂區以及其他各種多元的角度來談:
一、教區部分:以台北教區為例,已經做了很多相關的活動,可持續舉辦有口碑的營隊活動,吸引各地的學員來參加。
另外其他相關的青年活動,有結合台北教區各堂區的青年共融、音樂傳愛大會,地區性也有學校社團或青年會去服務,都是福傳的機會。
除教區官方的活動外,在天主教學校也有青年會每年到地區性的醫院或小學、中學去服務,或是去報佳音以及舉辦傳福音的活動,有時也會和附近的學校合作,都是由宗輔老師帶領。
二、堂區部分:台北許多堂區設有幼稚園,平安夜報佳音或復活節節慶都會邀請幼稚園小朋友表演,因此有許多家長參加,這也是福傳的好機會。但常常是小朋友表演完後就離開,錯失了福傳的機會,相當可惜。
另外是堂區的青年會,不要只在自己的小團體內你儂我儂,應保持友善與開放的態度,加強青年會的教友青年和其他團體的連結,並且和堂區長輩的共融與合作。
多元的媒介與方式
三、社區部分:社區方面可藉由多元的媒介與方式,例如藉由藝術,有戯劇、音樂、微電影、平面藝術、文學、書、雜誌等。很多堂區都有自己的特色,可利用其地區性的特色,如擅長音樂的可開辦音樂才藝班,音樂又有鼓、樂器、歌唱等;而有戯劇人才的堂區可開辦話劇社。
另外開辦道理班、讀書會,並定期聚會;青年與神師固定聚會,在靈修方面傳道、授業、解惑,更加深入了解信仰,不要只是一些表面活動,要深入了解信仰的核心價值。
花蓮教區代表:接著前面所說堂區的特色,如成立才藝班、戯劇班。以花蓮教區為例,教區內會唱歌的人就很多。基督教團體很擅長利用多媒體傳播,或找藝人代言,如范范、黑人、王宏恩。天主教雖然有Alin、阿妹、家家、紀曉君,但是價位太高。所以我們建議直接培養教會的福音歌手做音樂服事,會演戯的演戯,以此做為福傳的媒介。當然我們年輕人的信仰要夠成熟,才能藉由才藝去做好福傳。
走出去傳福音
李:台中的青年們,你們的報告也有不少創意的福傳方式,似乎你們很喜歡推動人上街頭?
台中教區代表:其實我們的核心價值就是走出去。我們將這些活動分由外而內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針對非教友,不能深入交談,只能做初步的接觸。有下列三個方式:
1. 福傳小卡:台中有不少人潮很多的夜巿、景觀,我們可以去設攤位,歡迎路人在我們準備的福傳小卡上寫下希望代禱的意向,或是自己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失意痛苦的心情,或是想要為某個人、某件事做祈禱。事後,我們會辦一個祈禱祈福晚會,針對收集起來的意象,為他們祈禱。
因為我們無法和他們深入交流,所以只能告訴他們:「耶穌可以幫助你分擔這些勞苦和憂慮,我們可以把你的困難和痛苦的心情帶到祂面前。」希望藉此把信仰的種子埋下,至於何時發芽就看天主了。
2. 擁抱十字架:我們會準備中空透明的十字架,到街上去邀請路人,在小紙條寫上自己憂煩的事或自己所內疚的事,然後投入十字架內。這象徵著十字架承載著世上所有人的痛苦與罪惡,並由耶穌基督替我們背負。最後請路人擁抱這十字架合照,代表將自己的痛苦交給十字架上的耶穌,同時也擁抱自己生命中的十字架。
3. 苦路路跑:就是用路跑的形式完成苦路的旅程。而每位參與者都扮演經歷苦路的耶穌。我們會在苦路十四處安排一些橋段。如周圍有士兵不斷催促、喝斥參與者向前,耶穌的三次跌倒則是擺放使參與者容易跌倒的道具等。讓參與者去體驗耶穌在走苦路時的艱辛與屈辱。
第二個層次:分團體和小遊行兩種。
1. 團體:台中教區很多國高中生,在學校或生活中,無法向週遭的朋友勇敢表達自己是天主教徒。因此我們建議把國高中的教友青年聚集起來,彼此分享生命的經驗,形成一個信仰生活的團體,藉由同儕的力量去找到信仰的支柱。
2. 小遊行:我們觀察社會對天主教的了解,好像只有聖誕節、復活節這些商業化的節日。因此我們希望在基督普世君王節或聖母升天節等教會喜慶的大節日,上街舉辦小遊行,讓教會的禮儀有更多人看見與了解。
第三個層次:這是一種由內而外自動自發的行為。目前台中教區在推動青年志工服務,每個月一到兩次到社福機構做關懷與陪伴,不僅限於天主教的單位,如中國醫藥大學、醫院、或老人院,青年志工都會去。青年人很樂意去關懷社會中的弱勢,主動去分享我們的信仰,在過程中不但我們認為有意義,也會吸引朋友來加入我們。
李:從在場青年的反應,許多人都表達想一起做,大家可以試試看台中教區的作法。這樣我們就可以試著在教會和社會中間搭起一座友誼的橋樑。
台灣教會青年福傳的狀況
如果教會、青年是被台灣社會需要的,是可以為台灣貢獻的,那麼很值得花一些時間來看看我們教會的發展情況。嘉義和新竹的青年們,我注意到你們用了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分析。我想請嘉義先就台灣教會發展的狀況做分享,然後新竹做補充。
嘉義教區代表:對於走出去福傳,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我們已經做到了!我們背著木頭十字架,在街上請人家寫祈福小卡,貼在十字架上;我們也在公園裡,以快閃方式舉揚聖體、明供聖體。我們真的做到了。
如何讓教友更清楚自己的定位,以下是我們用SWOT所做的分析:
一、優勢(Strength):
1. 我們教區青年很有凝聚力與歸屬感,因著信仰,有特有的團結與熱情。熱情是來自從國小、國中、到高中一連串的活動,我們在活動中就期待以後能成為服務人員,為下一代的小朋友服務。
2. 在團體中我們能動能靜,年紀也不成問題。
3. 我們認為教區活動最重要的是,讓青年在身心靈方面有成長。
二、劣勢(Weakness)
1. 當團體成熟之後,很容易有排他性,如新進人員一時半刻無法融入團體中。
2. 神長、修女、教友們對青年活動的刻版印象只是玩,不知道我們活動的內容。
3. 信仰教導我們待人處事,但在現實生活中,似乎無法融入在團體中,因此影響青年對信仰的認同,如:在營隊時,飯前禱可以劃很大的十字聖號,但自己在學生餐廳吃飯可能不敢祈禱。
4. 青年人的熱情與長輩的思維不同而受到影響。
5. 青年斷層。
三、機會(Opportunity)
1. 努力打破傳統。
2. 青年們的熱情與多元福傳方式。
3. 青年願意勇敢將信仰與生活結合。
4. 教會學校可以成為讓我們更認識信仰的跳板。
四、威脅(Threat)
1. 外在誘惑過多。
2. 青年離開家、離開教會去念書,就不再進堂、遠離信仰,可能成為聖誕節教友。
3. 現今信仰與社會價值觀有差異,產生衝突。
4. 因為地區關係,求學資源匱乏,造成推力大於拉力,以致去彌撒沒有輔祭。
5. 社會大眾受媒體影響,統稱我們為基督徒,並沒有明確說出天主教與基督教有什麼差異,所以大家認為我們都是基督徒。
以上是我們的分析,謝謝大家。
李:新竹教區有沒有剛才沒提到要補充的?
教會形象的廣告少
新竹教區代表:我補充幾點,我們可以注意到,天主教形象方面很少在電視或網路上被看到。最近有一則廣告,請面試的人直接打電話回家,大家都不知道廣告在做什麼,最後結束時寫了「遠傳」。啊!原來是廣告。我們想像,如果後面是出現「天主教」,這對我們的形象會有多大的幫助!
我要強調的重點與嘉義教區差不多,他們剛講天主教人口數,我們還只是少數,其實我感到很欣慰,的確我們目前還是少數,但將來會是大的,重點是在形象方面可以有更多的琢磨。
李:我注意到新竹的報告中有句話說:「教會是貧乏的」,這話是什麼意思?可以說明一下嗎?
新竹教區教區:教會的貧乏可分為兩種:1 教會真的很貧乏,2 教會實際讓人覺得很貧乏。
實際讓人覺得很貧乏,就是形象的部分,剛才已經解釋了,再舉個例子,今天這一罐水,它是一罐水,大家都知道它值多少錢,20塊。如果它上面印了「蘋果」的字樣,意思是蘋果出的,不是蘋果西打,那它大概多少錢?它的價值應該多更多,對不對?
我不是要天主教變成一個品牌,而是當我們的形象在社會,甚至在我們天主教心中,它的地位是低的時候,我們所推出的東西,是沒辦法打動人的。但是用些簡單的方法,拍些簡單的廣告,甚至在youtube上放些簡單的動畫,它是低成本,但會有非常高的收益。
我看到法國一個厄瑪奴耳的團體,他們拍了一系列非常有趣的廣告,教人家如何認識信仰?如何辦告解?……非常簡單有趣,馬上讓人家可以抓到重點,而且好笑,幫助青年人可以接受這訊息。
信徒心靈的貧乏
我把貧乏分成信徒心靈上的貧乏、基督身體的貧乏。信徒心靈的貧乏,就是這世代有許多訊息和挑戰,如多元成家、服貿……等等,當這些議題出來,我們基督徒卻不知該如何回應。我們可以憑自己看見的回應,但我們需要知道教會對這問題的理解和解釋,比如多元成家有些座談會,但這還不夠,還不夠讓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教會該站在什麼立場。
我相信在場的人會被教外人問說:「你們對同性戀的意見是什麼?」很難回答吧!我相信教會有一系列的教導,可是這還不足以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對朋友解釋,所以我說這是心靈上的貧乏。
還有在辦活動方面,長上們一直要求我們要在人數上增長,這表示我們一直在團康或新奇、好玩的活動中打轉,就像要我們的孩子一直吃麥當勞,但吃不到營養,其實營養就是耶穌基督本身。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白納德神父舉辦的大博爾山祈禱會,他那裡沒有什麼東西,但參加這個祈禱會可感受到與聖神同在,而即便是青年也可以徹夜祈禱。所以我們辦活動時,要回到原本起初的愛。
基督身體的貧乏
在基督身體的貧乏方面,我們常在辦活動時說,青年是我們教會的棟樑與核心。我認為教會核心應該是社會青年,可是我們社會青年的團體非常少,如何在各教區去形成社會青年團體是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社會青年經濟自主、行動自主、個性穩定,他們才能提供教區實質的幫助,進而影響並形成教會系統,他們陪伴大專生,大專生陪伴國高中生,國高中生才能在教區幫忙。我說的貧乏是指這些,謝謝。
李:品牌價值的貧乏,或是自己內在的貧乏……,在貧乏方面,有沒有人要補充的?
高雄教區青年甲:每個教區都會遇到營隊要衝多少人數的問題,福傳好像淪為要辦活動吸引更多人進來才算有成效。
我覺得我們要回到根本,為什麼要辦這個活動?福傳要分兩個層次,一是對內福傳,教友青年如何深化自己的信仰,而不是以華麗的活動吸引人,但自己裡面卻是空的。二是往外推,如何吸引更多人進來。我們可以針對這兩層次去做討論。
青年缺乏資源
青年有很多創意,可以提供很多不同的可能性,這是青年的強項,但青年就是缺少資源,如對外福傳的文創,或我們想進入社區,社區工作就會需要據點。以前的傳教就是這樣,從一個據點開始,然後以街訪做福傳工作。如果有個福傳要結合文創,這不無可能,可是我們需要資金和資源。
另外教會有很多不同的團體,彼此間的分歧要怎樣做到教會合一?還有大專青年方面,像我研究所畢業就沒地方可去了,教會中間有個斷層。其實社會青年可以帶動社會議題的討論,但這些人已經流失,沒有這樣的一個團體了。
高雄教區青年乙:青年福傳有沒有一個統合的團體?是主教團福傳委員會青年組嗎?我個人孤陋寡聞,不清楚教會結構,不知那個單位負責福傳。當這個單位沒有被看見,不知道它的功能是什麼,當然也不知怎麼去跟它合作。
個人認為這個福傳單位要去調查青年的人數和現況,因為我們每年都說要增加青年人數,但現況是怎樣?有人說青年變少了,到底是多少,70%或60%,我們不知道。
還有協調方面,教區那麼多團體,可是我們時間只有一個,要奉獻在這團體或另一個呢?希望透過內在討論後能有一個結果,如以教區為主,再是堂區活動,這樣的配合才能結合我們福傳的力量。
各教區青年統合的平台
關於統合問題,我們需不需要一個各教區能一起討論的平台,或是網路平台?這平台由誰來做?這平台應該由一個負責全台灣的人去管理。
我真的不清楚福傳委員會青年組的功能、發展和現況,甚至每年青年的福傳任務是什麼,我們並沒有接收到這訊息,這些都需要青年組為我們解惑並指引方向。
李:我相信還有人想提有關貧乏的問題,但先把時間讓給台北二分享。
台北教區2代表:福傳與文創結合是可行的,現在新北市有一些政府預算是為社會工作,如小兒痲痺、腦痲或遲緩兒的早療計畫,他們真的缺志工,我去當志工發現,裡面都沒有天主教徒,他們有教宗、洪主教的照片,還有耶穌基督十字架,但他們都不是教友,我問:「我們主教有來過嗎?」他們說沒有。
我覺得這是溝通的問題,就是我們不認識自己有什麼資源,所以青年想服務不知道去那裡,這也是貧乏的一部分。
李:所以你提到改善的部分是需要加強溝通。剛才說到的這些貧乏,說明有些事情是需要被改變的,那些人應該被改變?而被改變的部分包不包括我們自己?
你們提到教會的匱乏,這是每一個教會組織都會遇到的。我們過去、特別是民國六、七十年時快速成長,很容易處理事情;現在我們面對很多挑戰,以前熟悉的方法處理不了了。
我們嘗試、失敗,再嘗試、再失敗,我們已經失去了信心,因為好像一直在撞牆。可是不要忘記,我們不是一個公益團體,我們是教會,目標總是會在下一個轉角逐漸展開,現在不一定看得到,可是我們相信會看得到,在這個過程中會撞牆、不舒服,有高潮和低潮。
我建議一步步來,不屈不撓。如果你今天成功,不見得你第二天會成功,但如果你失敗、再失敗,還是保有熱情,這個本身我覺得就是成功。
接下來,台南教區的朋友久等了,你們的分析很有意思,請分享有關專業團隊的部分。
台南教區代表:我先回答神父開場時提到的一個問題,我們的福音到底在台灣社會是不是被需要?當然是被需要的。
做福音的見證人
今天如果有人問你:「你認識耶穌對你的生活有沒有改變?」的確,這個信仰對我的生活、價值觀,對我人生的每一件事情,以及在人生道路任何的叉口、任何的選擇,耶穌到底在我心中排第幾位?祂有沒有影響我的生活?
如果有的話,台灣社會就是需要我們這樣的人。像學運、核能,還有某些社會議題,甚至還在檯面底下的,都需要我們去做福音的見證人,去告訴他們,你們需要來認識耶穌。
台灣社會的價值觀非常混亂,如多元成家等等,只要你說不出為什麼不可以,那就代表它是可信的。價值觀好像二分法一樣,如果我說不出為什麼反對,代表我就要贊成。可是這不是真實的,這是不對的。
我們很缺乏思考,但我們要不放棄思考,思考之後要懂得怎麼去行動。我們思考的基本是透過福音,透過耶穌的一生,祂教導我們怎麼去判斷很多的事情,可以翻開聖經,問問神父、修女……,這是很好追尋的目標。
我覺得基督徒的生活可以比沒有信仰的人來得更有方向,也更確定我們的幸福是因為我們認識耶穌基督。
談到專業團隊,因為台南教區教友人數不是最多,但是我們的活動也是一年年的增多並且精彩,就像高雄教區也分享了很多活動,但我們也要回過頭來反思,為什麼我們要辦這個活動?意義在那?
如果不是為了讓人認識耶穌,我們去跟救國團合辦就好,何必打著天主教招牌,大家取個暖,你好棒我好棒,然後回家,這樣沒有意義啊!這樣對那些路過的人又有什麼影響呢?我們自己開心,FB打個卡,大家按個讚,就是萬人按讚,一人響應,這樣不是很可悲嗎?
欠缺專業的團隊
我們欠缺的是一個專業的團隊,這個團隊需要的是決策、思考、各領域的專長,以及形象包裝或行銷,這是專業團隊所該具備的基本能力。
台南教區遇到的大問題是,我們有這團隊,但人才四散在各堂區、或他只是聖誕教友,不來上教堂,只能透過活動請他來,但這樣不能達成永久性的影響力,因為辦完活動就說再見,很可惜。也就是人才不能集中,人才本身不覺得留在教會有什麼好處,個人的信德程度不足以把教會擺在第一位。
(中場休息)
李:現在我們繼續進行討論。
青年1:希望今天的論壇內容會成為一份文件,呈交主教團。從主教團的高度下達各教區、各堂區,讓他們明白年輕人的想法,並能支持我們,也可以為未來舉辦的青年論壇,有個好的傳承。
青年2:希望邀請主教團對這次論壇形成一個共識,我們也想了解他們後續的行動計劃是什麼?是否能有一個明確的方向,針對這次青年論壇做一個正式回應?
李:我先回應剛才有青年提到今天的論壇是否結束就一切煙消雲散了,因此希望上層有所回應。
我想到聖經中出谷紀的故事,當以色列人在埃及被欺壓之時,天主指示梅瑟帶領他們逃離埃及,前往曠野,你們知道那一段路有多長?開車大概要開兩天,走路也許是兩三個禮拜,可是以民卻走了四十年之久。而且天主許諾梅瑟要帶領以民到達福地-一個流奶流蜜的地方。
在四十年的逃亡途中,他們之間發生了爭端、不信任、考驗、與衝突,他們走了很久仍沒有到福地,難道天主的承諾是假的嗎?如果你們想的是真的流奶流蜜的地方,那可能天主就是講假話了。
一個以天主為天主的團體
但從信仰的角度,我個人認為天主所說流奶流蜜的地方,那美麗的願景或是福傳的願景,大概不是到某一個具體的地方,而是在這個過程中,天主要幫助我們形成一個以天主為天主的民族,成為一個以天主為天主的團體是天主所謂的福地。因此未來我們一定會有紛爭、管理統御、溝通等問題,而且可能時間會很長久,但是希望我們能成為一個以天主為天主的團體。
回到剛才講到改變貧乏的部分。哪一些人是需要被改變的?剛才提到專業團隊,你們希望主教團正視青年的要求,成立專業團隊,幫各教區作統合並且執行?請問專業團隊到後來是否會變成另一個階級?請大家發言。
青年3:我們成立專業團隊勢必會演變成我們所期待的嗎?其實各種體制或團體皆有其利弊,神父問到專業團隊是否會成為一個階級?關鍵是團隊的成員是誰?是否有一個傾聽民意的制度?
例如教區成立一個專業團隊,大家有共識定下規則,當團隊做決定時,會請各堂區提供意見或諮詢哪些人的意見,就可避色今天成立一個有關青年福傳的專業團隊,最後成為一個獨裁的專業體制。
今天教會的體制為年輕人沒有一個溝通的平台,青年人下情不能上達,因此在決策時會形成代溝。我的總結是:一個制度的建立不必然極好或極壞,主要看我們人如何去操作它。
李:謝謝、所以我們不是要把主教團取消,而是態度的改變。主教團要有多一點的聆聽,而年輕人則需要多講幾次。
因此我們澄清一個部分,大概不是制度的問題,因為每一個制度都有好壞。我們相信主教會想聽,只是有時聽不懂,或是我們年輕人講不清楚,所以我們可以多講幾次。而這個溝通的過程就是在形成一個團體。
該改變的除了聆聽的態度外,還有什麼是需要被改變的?
年輕人需要自我培育
青年4:我想回應神父的問題。談到改變,不只上層需要改變,年輕人也需要作一些改變。
剛才提到專業是否會帶來階級之分?不可否認從社會學角度來講,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會有階級產生。但我們可貴的是,我們有信仰這個核心價值。這就牽涉到前面提到的自我培訓,增加我們信仰的厚度、寬度、深度,在表達或是在聆聽的同時可以保有基督謙遜的精神,這也是年輕人值得改變的事情。
李:謝謝。我們現在青年和聖統交談的平台足夠嗎?順暢嗎?我們說代溝(generation gap),要如何縮減呢?
青年5:我覺得這次是很好的發想,讓青年看到我們教會缺乏什麼,青年如何面對福傳,也相信我們的意見鍾主教大致有些了解。
當然不只透過這一次的溝通,接下來可能我們會有第二、三次的論壇,然後越來越能聚焦,並且逐漸地落實到未來兩年、三年、五年,比較具體長期的發展方向。
李:妳覺得我們主教團現在已經逐漸走在這個方向嗎?
青年5:老實說,在來參加論壇之前,我對教會非常失望,原因是即便我們青年對教會有很多期待,但這些期待並沒有很完全落實到日常生活當中。今天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我們可以開始有一個對話的空間,而這對話也可以更常態性地去做未來的發想。
青年6;剛才神父說如果主教團走得慢點,我們願不願多跟主教團有一個溝通與連繫?我們很願意。相信在座都有一樣的想法,畢竟我們會在這裡就表示我們有期待,也願意付出。
今天舉辦了第一屆青年論壇,是個好的開始,大家有機會做交流,並且在交流中,我們願意講,你們願意聽,我們願意多講幾次給你們聽,讓你們聽得懂我們想表達的,以及期待教會給我們什麼,我們能為教會做什麼?
但在你們不是很懂青年未來想做什麼、想為教會付出什麼的時候?你們願不願意聽我們說?也多問幾次,多了解幾次,這是相對的,要互相了解和體諒。
這次論壇七個教區的青年都來參加,很好,但與我們所期待的還是有落差。
以放空的心靈,聽我們青年想表達的
就論壇的定義來說,有點模糊,我們希望表達對教會的期待,以及對教會問題的討論,但變成主教團希望聽到我們講什麼,或是你們想教育我們什麼。我期待主教團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而是以放空的心靈,聽我們青年想表達的,不一定我們是對或錯,這可以討論,期待未來再辦的話,不要浪費這樣的機會。
青年7:我覺得大家都已經很清楚教會現況,但我們要向前看,不要陷入問題的漩渦。今天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教會的種子,若是對教會還有些期待,何不今天就組織起來,自力自強去做個平台,也希望主教團給我們回饋,成為溝通管道。
論壇要有活力和生命力,是靠大家討論。我想像中的論壇是分組形式的,或分主題做討論,每人可以自由流動去討論那一個主題,經過一段時間後再做分享,這是比較好、比較向前走的一個方式。
結論:
主辦單位:今天的結論有兩個題目:一、你對今天的論壇有何想法與建議?二、你對福傳的看法?請每個教區作兩分鐘的結論。
新竹教區代表:請問鍾主教:今天論壇所有的決議和分享是否有可能被帶到主教團討論?或者有沒有可能我們每個教區派一代表和主教團直接溝通?
還有前陣子有同性戀和多元成家的議題,現任教宗成立了一個小組針對家庭問題做一個研究。請問主教對台灣的青年工作有什麼打算和想法?
我們認為年輕人福傳最重要的是生活的體驗,還有行動的福傳。生活的體驗是體驗耶穌如何和我們在一起,行動的福傳則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被派遣的,都要做耶穌的見證人。
台中教區代表:這次論壇因時間緊迫,機會難得,可以感受到大家很迫切想要被關注的心情。或許可以試著放慢腳步,重新看看自己需要什麼?需要表達什麼?以及向誰表達?這是第一次的青年論壇,不需要用這麼嚴肅的態度來進行討論。
繼續交流的發言平台
高雄教區提到論壇的方式可以先分組再發言,我們認為很好。希望這次論壇之後,接下來有一個發言的平台,大家可以繼續交流。
針對福傳,福傳是分享基督的精神,青年福傳是發揮我們青年的能力,而不是被動的要求資源的到來。
嘉義教區代表:我們希望教會能為青年做什麼?我們想給大家一個反思,就是我們能為教會做什麼?
大家提到資訊的傳達,臉書就很方便。嘉義教區有個青年的社團,不論是高中生、大專生參加教區活動後,就會知道這個社團,然後可以自由加入。在這個社團,我們會公布各項訊息。
台北教區1代表:福傳就是讓朋友、同事或同學知道耶穌有多酷,有兩個努力的方向:
一、從教會方面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培育,讓我們知道可以努力的方向,以及方式和準則是什麼;也希望教會能提供我們多一點資源和支持。
二、從自己方面:我們可以成立團隊,互相支持,加強凝聚力才有能力往外,而且要多和外面接觸;同時藉由成長課程,彼此可以在各種議題上相互了解與成長。
至於論壇部分:藉由第一屆台灣天主教青年論壇,大家可以在此發言,表達心聲。但是不論在意見表達和未來行動的規劃,我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整理得更具體。因此建議能夠系統化整合需要改進的部分,或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未來如何建立一溝通平台,繼續討論,一起往美好邁進。
高雄教區代表:我們建議負責台灣青年福傳的單位、應建立一個掌握現在台灣青年福傳狀況的調查制度。而且應先了解問題在哪裡,在論壇中共同尋求對策,而不是勞師動眾聚此討論問題在哪裡。
我們之所以想建立平台,不只是青年們彼此之間的分享,我們還希望建立一個和主教團溝通的平台。譬如我們想要把意見傳達給主教,中間會有很多關卡,如果有一平台可匯集大家的意見,直接把資訊傳給主教,主教就可以了解青年在想什麼。
論壇的議題設定會影響論壇的走向,建議下一次議題設定交由青年負責,論壇由主教團主辦,各教區輪流協辦。
台北教區2代表:我非常贊同我們需要平台,是否有可能我們和主教們或神父們組一個平台,青年的聲音可以藉此表達。
台南教區代表:在這裡看到很多熱心青年,未來的教會需要我們去服務。我聽到大家有許多要求,請神父和主教不要壓力很大,因為這些工作就是我們年輕人要來做的事情。
火花聚成漂亮的煙火
還有雖然各教區都有青年工作者,但大家還是覺得不夠,因此,建議在座的各位青年,能夠自許自己就是青年工作者,回到堂區,看到自己的堂區有什麼問題記錄下來,還有這次論壇你想到什麼、聽到什麼都一一記錄下來,這些想法我們就不會忘記。而且不要把這次論壇當成情感的宣洩,應該找一個方式去做累積。希望這次論壇是一個火花,當許多火花聚在一起就成為一個漂亮的煙火。
剛才有人提到溝通的網路平台,主教團已有平台,可以使用,但如果覺得不合適,資工系的青年可以主動出來架構一個平台。
來參與此次論壇的朋友,可能是自願、被動或路過,回去可以做類似規模的討論,之後由各堂區推派2-3個代表,再一起開會做深入討論。
最後談到福傳,我們每一人都可在各自生活中成聖,可以用自己的專長奉獻給教會。
花蓮教區代表:今天我們反省的是花蓮教區自己需要成立一個平台,我們雖有一個青年牧靈小組,但並不常聯絡。因為花東教區幅員狹長,凝聚不易,再加上青年人外移,很難找到共同的時間相聚。
我們也希望未來青年小組由年輕人出來領導,因為這樣才能知道年輕人的想法,要先凝聚青年,然後在下一屆才能提出更好的想法和意見。
青年的心聲,主教聽到了
鍾:大家好!首先,我感受到你們的熱情與對教會的愛,從一開始到現在我都一直在聆聽,你們的話、我都聽到了。
我聽到是最重要的,因為主教團的青年工作就是由我負責。同時七個教區和修會的青年工作者也都聽到了,而這比我聽到更重要,他們會在青年工作會議中,把大家的問題提出來討論,並予以推動。
若是要讓其他主教都聽到,我們必須形成提案,然後在主教團一年兩次的會議中提出討論。
其次,我們的溝通平台是非常暢通的。教會非常重視青年工作,所以每個教區都有青年工作者,也許服務尚未盡善盡美,可是一直在改善。有任何的問題,就跟青年工作者反應,青年工作者就直接跟主教反應了。各教區決定各教區自己的事,決定了就可以直接執行。所以我們的溝通平台是暢通的。
至於這次青年論壇怎麼產生?不是主教、也不是主教團的意思,而是青年工作者覺得有需要,就辦了。
我們這次的論壇主題是福傳,福傳是多元性的,福傳使命來自耶穌基督,來自領洗賦予我們的使命。有好的福傳方法就去做,不需經過主教同意,因為福傳是好事,宣揚耶穌基督、為基督作見證,不需經特別同意。若有三、五個人覺得這樣做不錯,就去做,還想集合更多人力量,可向青年工作小組反應,一起決議後就可福傳了,我們不會限制福傳工作。
今天這個機會是提供一個舞台,讓你們自由發揮,提出你們的思想,然後一起討論,很棒。這不只是一次而已,我們可以繼續辦下去,你們覺得怎麼做好,可以反應給青年工作者,他們開會討論就會做出決議,下一次的方式、主題安排等等,你們的意見都可以採納。
「主教團福傳委員會青年組」這個平台是更大的,它把來自梵蒂岡的青年工作、轉發給七個教區的青年工作者,也集合教區青年工作者一起來推動,如:世界青年日活動的籌備與培訓,翻譯每年的青年日文告……。如果梵蒂岡要了解台灣現況,我們也會做報告,這都是我們的服務,也希望做得更好。
今天你們沒有白來,你們提出的問題,我們會好好研究,看怎樣去推動,這次不盡完美的地方,我們第二、第三次會做得更好。謝謝大家。
(若有任何意見,歡迎利用e-mail:youthcrbc@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