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玫君
在台灣地區聖堂中,並不常見到的萬應聖母(永援之母)像,印象中只在台北長安天主堂見過。由於長安天主堂也是韓國教友在台固定聚會的教堂,因而當時無知的以為,也許是韓國教友特別尊崇這幅聖像吧!為了寫這篇專欄,才了解長安天主堂又稱「林森北路萬應聖母堂」。所以,萬應聖母就是該聖堂之主保聖人。
近幾年,有機會拜訪過不同的東南亞國家後,才發現萬應聖母受歡迎的程度,真是不容小覷,而長安天主堂之所以尊萬應聖母為主保,應該與長期服務華人教會,並在東南亞深耕已久的主徒會神父們有關吧!
記得在菲律賓的同一個城市中,就曾在不同的聖堂內部,見過敬禮萬應聖母的盛況。堂區教友在巨幅的聖像周邊,裝飾許多花卉,並點燃各式各樣的蠟燭,更有許多男女老少在感恩祭開始前及結束後,紛紛自動自發地跪在萬應聖母像前祈禱。
其實,身為天主教友,看到人們跪在聖母像前祈禱,本不應大驚小怪。可是,為何不同的聖堂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同一幅聖像──萬應聖母?這其中必有典故。少見多怪的我,遂在心中暗暗立下,想要多方面了解天主教會對萬應聖母像敬禮的由來。《見證》的讀者遍布全球各地,不知您是否也曾在不同國家,見過相同的萬應聖母像?您也曾站在這聖像前求恩嗎?
15世紀一位居住在克里特島上的聖像畫員,繪製了此幅聖母聖子像。這畫於1499年輾轉來到羅馬,被供奉於聖瑪竇堂。根據歷史記載,聖瑪竇教堂和鄰近的拉特朗大殿或聖母大殿相比,不過是座不起眼的小聖堂。但是,前來朝聖的人潮卻絡繹不絕。原因就在於經由萬應聖母的轉禱,發生了無數的奇蹟。於是,在人們口耳相傳下,對萬應聖母自發性的敬禮就這樣流傳了三百多年。
1790年,為躲避拿破崙大軍入侵羅馬,這幅畫被帶出城去,之後由聖奧斯定詠經團會士所保管。
不過,當贖世主會會士於1855至1859年間,在被毀壞的聖瑪竇教堂遺址附近,建造以其會祖聖亞豐索為主保的大教堂,並向教宗請求後,教宗比約第九便答應,從1866年4月26日開始,將萬應聖母像送回到其敬禮的發源地,並交由贖世主會會士託管,說:「你們去!使世界各地的人認識她」。從此萬應聖母像,便安放於聖亞豐索大教堂,接受朝聖者的敬禮。同時,贖世主會士也在世界各地建造恭敬萬應聖母像的聖堂,並致力於傳揚敬禮萬應聖母。
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這幅畫的意涵。依照聖母和小耶穌的裝扮,可以確定是拜占庭聖像畫風格。但是,由於當時克里特島受到威尼斯的統治,所以文藝復興的氣息,也飄洋過海來到了這美麗的小島。
萬應聖母就是在文藝復興畫風的薰陶下,維持既有的拜占庭格局,卻發展出充滿文藝復興風味的聖像創作:不同於傳統膚色較為深沉的聖像畫,此幅畫的膚色色調相對地較貼近真實的膚色,透露出骨磁般的光華。個人以為或許因為這種風格比較能銜接上文藝復興畫風的氣氛,因而使這幅聖像更受到多數西方教會人士的關注和喜愛。
以上只是我小小的推測,但整體而言,相信信友之所以會不遠千里而來,對聖母表達他們的敬禮,並提出懇求;似乎不僅止於對畫作本身的喜愛,而是人們發自內心,對大顯奇能的聖母所懷有的依恃之情!
畫中聖母懷抱小耶穌,小耶穌的手緊握住聖母右手大拇指。小耶穌的頭往後方仰望,因為在祂和聖母的頭頂上,分別有聖彌格和聖佳播天使。兩位天使手中拿著加爾瓦略山上,耶穌受刑時的刑具:刺透耶穌肋旁的長槍、沾著酸醋的海棉、十字苦架和鐵釘。因為看到這一幕,小耶穌非常驚慌,有一隻腳上的鞋子掉了。
聖母抱耶穌的聖像畫不稀奇。但是,罕見的是畫中小耶穌驚慌的表情。雖然畫中沒有註明,但是任誰看了,都會聯想起當聖母獻耶穌於聖殿時,西默盎對她所說的話:「看,這孩子已被立定,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復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至於妳,要有一把利劍刺透妳的心靈──為叫許多人心中的思念顯露出來。」(路二34)
2014年1月《見證》所介紹的「弗拉基米爾的可親可愛之母」描繪的是耶穌親暱地和聖母玩在一起的情景。可是,萬應聖母所表達的,是母子倆面對受難預言的表情。耶穌小小的雙手緊握住母親的大拇指,彷彿在暗示我們也該投向聖母的懷抱尋求救援。因此,這幅畫又稱「永援之母」或「聖母的拇指」。
聖母愛耶穌,不但因為祂是她的兒子,更因為祂是她的主,所以她對耶穌的愛,也轉向主基督的所有弟弟妹妹,就是我們這些尊祂為長兄的人。
聖母用她那憂傷的眼神望著我們,正是出於她對我們的愛。她愛我們,不忍我們因罪而悲傷或犯罪。 對那些因親友家人遭逢病痛或經商失敗等等的挫折,而前來投奔聖母的人,聖母投以同感悲憫的眼神。對她那些還不能認清自己的罪的孩子們,聖母憂傷地望著我們,為了能在我們心中激起悔罪之情。對那些切願更完全追隨基督的人,聖母的雙眼彷彿對我們說:「你去捨棄一切,然後來跟隨我的聖子。」
教會對於民間盛行的各式敬禮,常帶著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希望藉此激起信友愛主之情,另一方面又擔心信友陷於迷信的陷阱,而無法活出真正的信仰生活。
為了破除迷信的行為,在敬禮時應當出於真誠的孝愛之情。 而且,不該在意祈禱求恩的結果。而是當把意向跟天主稟明後,就將它們交託給天主照顧。至於所求之恩的許諾與否,聖神自會在生活中讓我們看見。
天主的思想常不是我們的思想,我們所求的,或許天主用另一種方式答覆我們。當聖神明白告訴我們時,我們的喜樂更勝過所求的恩典蒙受應允。因為,再沒有甚麼,比認識我們所愛的天主的心意,更叫我們喜樂,而感到幸福的了!
許多朝聖地的人群之所以聚集,一開始是受奇蹟吸引;但是,若仔細觀察會發現,其實人們是因為感受到神恩在自己的內心攪動。這才是更大的奇蹟!
這種在朝聖人群中發生的攪動,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當我們看到自己的心神被聖神的恩寵所牽動時,真該感謝天主!因為,我們就像那靠近羊門走廊邊等待的瘸子(若五1~4),該趁天使攪動我們心池內的水時,懇切求主將我們放入池中,好治癒我們靈魂的疾病。
您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嗎?就是當您一個人安靜地閱讀聖書或聖經的時候,有一句話刺透了您的心,您感到自己忽然好愛好愛天主,您也明白祂對您的深情大愛。這時候您該熱切、誠懇、低聲地對天主說:「我主!謝謝祢!請幫助我活出更契合祢聖意的生活。」這樣在天主前謙卑的祈禱、或許還伴隨著兩行熱淚,是我所經驗過最大的神蹟。
看看眾聖人聖女的傳記就會明白,在天主教會中,從來就不缺乏奇蹟。我們真的不需要害怕奇蹟,只管求吧!因為,祈求會使我們接觸到那存在於我們和天主之間,一種真實存在的關係;此外,在天主回應我們的祈求時,祂也會同時教導我們,讓我們明白祂對我們的心意。祈求也是需要練習的,讓我們多跟天主聖神學學吧!
真正愛主的靈魂,是安靜且順服的。這個靈魂,唯獨祈求在信仰生活中去愛和服侍。這就是我從聖母身上所看到最大的表樣,也是我在萬應聖母前祈禱時,所感受到的依恃之心。讓我們在萬應聖母前,靜靜地愛和祈求吧!
萬應聖母九日敬禮祈禱文
萬應聖母瑪利亞,基督在十字架上時,命我們遵奉妳為母親。所以我們呼求妳,可愛的母親,妳的子女需要妳大能的幫助,請俯聽我們的祈禱!
(稍停片刻,奉上求恩)
聖母瑪利亞,妳在世時,甘心情願,分擔聖子耶穌的痛苦,全心信賴天主,承行了上主的旨意。我們有困難,也有十字架,有時且不幸犯罪跌倒。可愛之母,請使我們分享妳對天主的信心,使我們了解,天主愛人,絕無止境,祂必按照我們最佳的利益,俯聽我們的祈求。求妳堅強我心,追隨妳的聖子,背負十字架。也使我了解,與耶穌同背十字架,才能與耶穌一齊復活升天。
親愛的母親,我們向妳傾訴我們自己的困難憂慮,也不忘別人的需求。求妳使我們和妳一樣泛愛眾人,我們不但為自己和現在參與敬禮的同道祈禱,也求聖母幫助我們安慰病患和臨終者,援助貧困和失業者,醫治傷心者,減輕受迫害者的痛苦,教導欺壓人者重視正義,引導所有的罪人回到天主懷中。
親愛的母親,請幫助我們躲避罪過,因為罪過使我們和天父隔離,也破壞人間的和諧;把我們置於妳慈母的懷抱,使我們全心信賴妳,常蒙妳的護佑。阿們。
(摘自台北長安天主堂《萬應聖母九日敬禮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