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永倫
師傅的希伯來文是「辣彼」,是徒弟對尊師,特别是學生對老師的一種尊稱。在耶穌時代,「辣彼」尤指巴力斯坦的法律學士,有時亦稱「辣步尼」(若廿16)。
在新約中,若翰的門徒以「辣彼」稱呼他。當耶穌開始公開傳教時,若翰的門徒向他投訴說:眾人都到耶穌那裡去聽教。若翰却回答說:「我不是默西亞,我只是被派遣作前驅的。」接着又說:「我的喜樂已滿足了。他應該興盛,我却應該衰微」(若三26)。
若翰雖然比耶穌早出道,又是祂的表哥,却没有以競爭和比較的態度對待耶穌的受重視,反而以英雄惜英雄的態度,把祂推薦給自己的門徒,告訴他們是該離開,去另尋眼前的高明-耶穌的時候了。這個回答顯示了若翰的自知之明與落落大方。他不以自我為中心,而願意大家一起尋求天主的國,並明示耶穌就是走向天國的最佳途徑。後來若翰的一些門徒如安德肋,因聽了若翰的表態,而安心的跟隨了耶穌。
古代有專精不同技藝的各種工匠,如木匠、陶匠、鐵匠、裁缝匠等。藝匠要培育新人需要招收徒弟。當時的培訓都是父子相傳,或收義子為徒弟,後來也收外人。為了保證技藝能够代代相傳,必須加强師徒的親密關係,視師如父,視徒如子,所謂「一日為師,终身為父」。徒弟向師傅學習,主要是在實際工作中邊看、邊做、邊學。當徒弟在旁看著師傅操做,也了解大約情况後,便開始帮忙做些簡單輔助的工作。隨著技術的熟練,工作範圍就有所增加,到了能够勝任基本工序,便在師傅的督導下做出一份完整的工作,慢慢也過渡到可以獨立工作。之後還要繼續領悟與學習,直到學徒期結束,自立為一位工匠,也就可以開始自己招收徒弟了。
耶稣不是手工技藝的師傅,而是宗教思想上的「老師」,但是收徒的方式,以及師徒間的密切關係,却與藝匠相似。門徒要學習師傅的人生道理,就朝夕和他相處,陪伴、聆聽、提問、觀察他。安德肋開始跟隨耶穌時,就願意知道師傅耶穌住在那裡,好去相伴和了解祂(若一38)。後來耶穌正式挑選和接納核心門徒時,《馬爾谷》福音說:「他就選定了十二人,為同他常在一起」(三14)。
這種與師傅為伍,細心學習他的人格、精神、價值觀、工作方法與態度的培育方式,是「肖似師傅」的最好方法。伯多祿在耶穌顯聖容時,對師傅耶穌說:在山上真好,要在那裡張搭三個帳棚(谷九5)。他認為能够保持那種興奮的感覺最好。但是耶穌却告訴他們應該下山去,因為祂的教誨不是用來自己欣賞,而必須是在生活中實踐。
與師傅相對的人物是「門徒」(瑪十24;路六40)門徒接受師傅的教誨,並按照其道理的指示而生活。狹義的說,門徒在新約中是指耶穌的跟隨者,其中與祂最親密的十二門徒,後人稱之為宗徒(瑪十1~2)。還有更大一批追隨耶穌以受其教的人,就只稱為祂的門徒(谷二15;路七11;若二2)。這些人中,路加曾提及有七十二位門徒被耶穌兩個兩個地打發出去傳教(路十1)。
在《宗徒大事錄》不時提到的「門徒」是指那些信奉耶穌,加入教會團體的人而言,亦即是現在所說的「教友」(宗六1)。教友為追隨耶穌,也應有當初做門徒的精神,即願意完全按師傅耶穌的人格與世界觀來生活。
我們昭示世人的特徵就是彼此相愛、捨己為人的情懷(若十三35),否則我們就不配稱為「基督徒」。有名無實的表現,將使我們成為反見證人。就如猶達斯雖是十二宗徒之一,在革責瑪尼山園也稱耶穌為「辣彼」,但却以口親禮出賣了祂(瑪廿六49)。相反的,尼苛德摩雖然不是門徒,却尊敬耶穌為「辣彼」,謙卑向耶穌請教(若三2);並在祂被釘死後,帶著沒藥及香料,幫助埋葬耶穌(若十九39)。
福音中,有一處耶穌對「辣彼」做了負面的評述。祂提到經師和法利塞人喜愛在街市上受别人致敬,並稱作「辣彼」。對於自己的門徒,耶穌說:「不要被稱為『辣彼』,因為你們的師傅只有一位,你們眾人都是兄弟;也不要在地上稱人為你們的父,因為你們的父只有一位,就是天上的父」(瑪廿三7~9)。這段經文不應以字面意義詮釋,而要從上下文去理解。耶穌是在警示門徒們不要做假善人,只虚有守法的外表,却做了許多不義的事,如吞沒寡婦的家產等等。
一些基要派基督徒以上述經文為據,反對天主教徒稱司鐸為「神父」,是不正確的斷章取義。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稱爸爸為「父親」,也稱老師為「師父」,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因此教會内稱屬靈的導師為「神父」,即精神生活的師父也是無可厚非的。
伯多祿在書信中就自稱為門徒的父親,他說:「我兒馬爾谷也問候你們」(伯前五13),也將自己視作信友的父親,稱他們為「我的孩子」(格前四15)。他又像是母親,接受產痛那樣撫育他們(迦四19)。保祿傳教,在基督内孕育了許多信友,把他們存在自己心中,甚至於同死同生。他對待信友,常是如慈父般的心腸,只要讀他的書信,便可一目了然。他常為自己的神子祈祷,也要求他們為自己祈祷。他把自己的希望、困難和計劃,都告訴他們,願與他們共甘苦。信友也愛他如慈父。當保祿在迦拉達患病時,如有需要,信友就是把自己的眼睛挖掘出來給他,也在所不惜(迦四15)。這也是今天神父們應該活出的牧人精神。
如今教會强調建設與發展共融的團體。願神長與教友們能活出真正合一、彼此相愛的生活,在世上做耶穌臨在和愛情的見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