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駿
清晨七點十分,飛機才從桃園國際機場起飛,我彷彿已能從機窗外耀眼燦明的陽光和千變萬化的厚實流雲所交織成的大千景象,嗅覺到斯里蘭卡佛國世界的華嚴模樣。
佛塔林立的斯里蘭卡,紅茶故鄉的斯里蘭卡,未曾謀面的斯里蘭卡對我而言,這是我僅有的心田印象。如果不是去年(2008年)9月在這裡所舉行的一場禮儀研討盛會,那麼我真的會後悔錯失了紅塵人世的天國一瞥。
當飛機從新加坡飛抵斯里蘭卡的上空時,從高空俯瞰,錫蘭島就像喜馬拉雅山南方的巨大陸塊-印度半島前端的一塊美麗嬌豔的祖母綠,在印度洋的強烈陽光照耀下,閃閃生輝。及至飛機降落首都可倫坡,抬眼望向天際,發現這裡的天空真的很大,湛藍的寬闊天空,高可令人望天馳騁。
這場禮儀會議包括了十九個亞洲國家和地區主教團的代表們,以及時任聖事及聖禮部部長Francis Arinze樞機主教、秘書Albert Malcolm Ranjith等聖部的代表,於2008年9月16至21日齊聚在可倫坡,並以「促進亞洲禮儀會議:禮儀是紅塵人世的天國一瞥」作為會議的主題。
而正如旅人面對從未踏過的土地,卻感到毫不陌生一樣,在與當地大多信奉佛教或自然宗教的百姓初次接觸裡,我對「虔誠與敬拜」竟有著久別重逢的喜悅。無怪乎,在這個虔誠的國度裡,當我們熱烈地分享那在亞洲脈絡的敬拜文化時,首先沉入與會者心底的映像就是「神聖感」。這「神聖感」在亞洲文化裡,特別是在敬拜文化當中具有核心的價值,而它正是亞洲敬拜文化最顯著的特質之一。是的,亞洲人在敬拜時,總是期待著神聖的意義能夠像漣漪一般,擴散到那與敬拜相關的每一種要素當中,而讓宇宙萬事萬物意涵著一種神的氛圍。
教宗在他的著作裡繼續指出:事實上,敬拜的概念不管是宇宙性或者是歷史性都有其根據,但是如果硬要把這兩者放在絕對的對立來看,恐怕會是一個重大的錯誤。我們常常低估了在自然宗教裡的歷史意義,反之,當我們在我們的信仰裡只強調歷史性時,那麼它也將狹隘基督徒對天主敬拜的完整意義,忘記了對那發生在歷史當中的救贖啟示的信仰,與對那創造宇宙秩序的造物者的信仰,兩者是無法分離的。
也因此,與會代表們一致肯定了:就如在很早的年代以前,教會如何以福音的德能觸動了日耳曼、居爾特、斯拉夫、敘利亞和埃及的文化特質,例如,推動他們進入那在基督內的新生活,並且提供給他們基督的救恩,而相對地,福音也受到這些民族富裕的文化資產的影響;因此同樣地,今天正處歷史性的一刻,亞洲偉大的文明帶著它們面對未來的巨大潛能,與宣報福音的教會相遇了。這相遇將帶領他們一步一步地在神聖的敬拜中,於紅塵人世間瞥見天國。(參考:「促進亞洲神聖禮儀」會議聲明第4號)
在六天會議結束之後,我信步走出這座坐落在大部分是天主教友的漁村海邊的飯店,循著那潮聲,沿途經過漁家船舍,以及隨處可見的「蘭卡聖母」小亭,一路水色粼波,輝映出一片耀眼生動的浩瀚海景。在途中,所遇到的大人小孩,總是微笑地向我打著招呼。一位年輕的父親騎著腳踏車載著兒子經過我的身旁時,停下車子,像遇到老朋友似的,問我哪裡來?何處去?最後邀請我到他前面的家中坐坐,喝杯熱茶。在簡單的茶香中,他們還分享了在南海海嘯中與親人的生死兩隔,以及劫後餘生的感恩與盼望。
我雖不識這片據說是佛陀足跡曾至的華嚴清涼淨土,而此刻此時儘管黃昏的點點輕風也吹不散空氣中的少許悶熱,但那被夕陽餘暉輕輕撒下來的碎薄光芒,卻顯得如此柔和與神聖。柔和,可以暖和陌生人的面頰,讓彼此不認識的人,放下猜疑,拾得珍貴的難得有緣,也讓人在紅塵世間瞥見天國,經驗神聖。
嗯!這幾天的會議果然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