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京生
![](https://verbiestfoundation.org/archive/image/edcontent6/img_2727.jpg)
耶穌聖心堂
台北市辛亥路一段22號
電話:02-2365-4205
如果你不知道我們在哪裏,請搭乘台北捷運新店線,在台電大樓站下車,從一或二號出口上來,馬路斜對面就是耕莘文教院,耶穌聖心堂就在一樓。
如果你是一位初來乍到的天主教友,在這裏一定可以選擇到適合你的主日彌撒,週六下午5點,週日上午7點、9點或下午5點。如果你只會說英文,那麼就來參加週日上午11點的英文彌撒。
另外,如果週日上、下午彌撒中,兩個專屬的聖詠團、清新而優美曲調的傳統氛圍,不能敞開你那年少、喜愛韻律的心靈,那麼請週六下午來看看吧!吉他、長笛、小提琴與電子琴伴奏的「天璇樂團」夠炫了吧!尤其許多人都說,站在前面帶領聖詠的教友,聲音亮麗悅耳,幾乎是職業水準的吟詠,最是令人感動。
![](https://verbiestfoundation.org/archive/image/edcontent6/img_1790---.jpg)
本堂「歡迎光臨」的禮儀服務人員和祭台邊的司儀,也不容小覷。他們可都是訓練有素的資深志工;現任本堂洪萬六神父,就是在當年禮儀團服務的契機中,答覆了天主的召喚。
「當他在路上與我們談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不是火熱的嗎?」若沒有熱忱敬主的會眾,豈能成就一個「愛的饗宴」?本堂類似基信團的各個堂區善會,有承啟會(取法「承先啟後」的勵志)、聖詠團、婦女會、青年會、主日學、志工團、讀經班與慕道班等。此外,本堂神父期望眾教友的信仰與靈修能更上一層樓,經常在彌撒後舉辦新書特價書展、影片欣賞和演講。
對了,教堂正面牆上,有一尊很特別的「復活的耶穌」雕像,一手指向上天,另一隻手似乎好像指著你和我。原作品尺寸不大,出自藝術大師楊英風在義大利時的傑作,1970年代耕莘文教院更新祭台時,經放大製作後安放。
![](https://verbiestfoundation.org/archive/image/edcontent6/e242e3062bd2ff42.jpg)
當年募款興建耕莘文教院的美籍牧育才神父,受命擔任本堂神父,長期努力耕耘這塊新領域。他一貫的道理講得很簡單,就是「天主是愛,有教無類」和「天人合一」;他的行事作風,也深具前瞻性和務實性。
我們這座位於交通便捷、都會型態與文教圈環境的教堂,當然要求來者不拒,還又期許近悅遠來,並秉持與眾教友夥伴合作,和各盡其能的堂務策略。
教會在梵二大公會議改革時代伊始,多數教友僅看到天主教會的神父在彌撒中開始面對會眾和使用中文。古亭耶穌聖心堂每年的教友代表大會(約80位)討論堂務,並選舉傳協會幹部,在台灣也算是開風氣之先。
1982年開辦的主日學,如今蔚然成為學期制的小型學校。每學期約有100名學生,教師20位,酌收雜費,以支付班級教室的租金;從幼稚園的「天使班」,到國中生的堅振聖事班,共9個班級。每班級有2~3位教師,都經專業培訓和教學研討會的再進修。期間牧神父勇於創新和嘗試、高樂祈修女的專業培訓師資和教學督導、以及盧紹芳老師長期無怨無悔的志工奉獻,為主日學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不少的家長是遠道慕名而來,因此也為陪伴的家長們舉辦了慕道與再慕道班。
![](https://verbiestfoundation.org/archive/image/edcontent6/a4fb511a3edb0193.jpg)
![](https://verbiestfoundation.org/archive/image/edcontent6/18bd3c2526fbaf96.jpg)
在眾志成城的天時、地利與人和氛圍中,以及每主日彌撒人數平均850人的「業績」下,誰是真正的「本堂教友」,或者誰是「客人」,似乎是個說不清楚,也不合時宜的話題。總之,超人氣的古亭耶穌聖心堂是以「海納百川,兼容並茂」的福傳精神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