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維烈
常說印刷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不過在西方,沒有印刷術之前,任何書籍的流傳,就只靠雙手抄寫。許多隱修士們的日常勞作,就是在抄經堂(scriptorium)中負責抄寫聖經、禮儀經文、宗教書籍等,把天主的聖言、神學的真理、真理的探索、智慧的追尋,逐字一筆一筆從一本典籍抄錄下來,成為圖書館的珍藏,而中世紀的西方文化,就是因此得以傳承。這些隱修士們的抄經與祈禱相結合,形成了活生生的藝術靈修(小說及電影《玫瑰的名字》就是以此為題材)。
除了按長上指派要抄經外,修士們也會把經文,抄為自己使用,通常素質就沒有太多講究,除非對自己要求高。圖1是中世紀義大利翡冷翠聖馬爾谷道明會院一位會士的自用手抄本,他在紙的周邊畫上圖案,可能是自娛。圖2是手抄本內文,有寫著「Ego frater laurenzino」(我是小樂倫修士)的字句。
圖1
圖2
在西方,抄經是生產經書的方法;在亞洲,雖然有印刷術,但在沒有影印的時代,若是一本罕有的典籍,沒有印製成書,也用手抄方式來作備份。不過,在佛教傳統,就算有已經印製好的經文,信徒也會抄經,因為這是一種宗教的操練。據研究,無著菩薩曾說過:「抄經有五種法益,一者可以親近如來,二者可以攝取福德,三者讚法亦是修行,四者可以受天人供養,五者可以滅罪。」
筆者舉行過數次的退省工作坊,都要求參加者即時抄經,作為退省活動之一;亦曾要求八天週年避靜的修女們,以抄寫經文作為八天的神業。(其實不但要把經文抄下,更要作繪圖呢!)(圖3,4)在我們基督宗教的傳統,抄經如何是靈修活動?
圖3
圖4
Prayer祈禱
佛教抄經可以是親近如來,我們的抄經可以是一種祈禱,親近天主。不要忘記我們的信仰,稱天主子為天主聖言,文字就是盛載語言的符號,所以凡是聖經或關於天主事理的文字,都是神聖。
抄經的前提包括讀經,所以抄經是閱讀聖言的延伸。抄經需要花時間,那段時間若看作是祈禱,也真的是與主相偕的時間。
視覺文化鼓勵一目十行,太快的閱讀,雖然不礙理解整篇的意義,但也很容易會漏失一些字句;抄經文時可以使祈禱者放慢留意每一個字。所以,抄經可以讓人更領略聖言,汲取聖言的甜美,好比佛家說抄經可以攝取福德。
Practice練習、修持、實踐
英文「Practice」一方面可解說為練習:今次抄得「不好」,下次再來過,這倒是一般人會講的。不過,什麼是「好」或「不好」?是指過程還是成果?若論成果,文字的工整、氣勢、雅觀、一絲不苟,固然賞心悅目,但抄經過程是否是一個從心出發的祈禱呢?
貧道認為從心出發,過程中認真及投入祈禱的氛圍更重要。就是因為是祈禱,所以應放下作判斷的衝動。
「Practice」也可解說為修持。佛教說抄經是修行,因為是修禪定的方法之一。抄經所需要的集中精神,就是一種很好的修持實踐。抄經需要恆心毅力,抄得多雙手雙眼會疲累,也是一種克苦,與朝聖守齋無異;至於受天人供養或滅罪,就沒有與基督宗教同等的概念。
韓國、台灣及香港的天主教圏子,也流行抄經祈禱的運動。佛教朋友鼓勵若定下抄經作目標,就要有恆心地抄下去,看看可以抄多少本經卷。這個指標,我們不妨參考,看看可否成為每日的靈修實踐。(當然,任何靈修方法,都可成為每日的實踐,除了訓練自律,恆心也可以成為一個獻給天主的禮物。)
Preparation準備
若要增強抄經作為靈修經驗,作好一定的事前準備會事半功倍。首先,虔敬(Piety)的態度不可或缺,選好一個時間;就好像作任何敬禮或祈禱,總不是立即在運動或家務後,仍是心跳氣喘的時候。
其次,先劃十字聖號,點一根蠟燭或香燭,播放柔和的聖樂,可以增加祈禱氣氛。保持桌面乾淨,把要用的紙筆(pen and paper)等工具預先準備妥當,減少分心的機會。我建議,每次的抄經不要超過一小時。
Penmanship書寫技巧
佛教傳統的抄經不著重書法,不講究字體的美麗,這一點我也同意。一筆一劃的每個字用心地抄,字的美就自然呈現。有些人包括貧道,已經有了一定的書寫方式,在技巧上很難進步,但是放慢步伐節奏(Pace),字就會稍為工整。
有人說現在電腦輸入也是一種書寫,指尖在鍵盤上飛躍代替了在紙上搖筆桿,那麼用打字方式可以代替抄經嗎?(當然不是指複製貼上)我不反對科技,只是一筆一筆抄寫的樂趣是打字不能取代的。
輸入文字時若打錯,可以用backspace鍵或按Ctrl-x把字刪去,或乾脆用Ctrl-z取消動作。抄寫則講求小心精準,因此抄寫的態度會比打字更審慎。
不過,抄寫可能出錯,那怎辦呢?這就是發揮創意的時間。除了用「立可白」或類似的工具,也可用圖畫覆蓋錯字,這個方法,也可成為裝飾的主調。(圖5,6)
圖5
圖6
但願聖神在筆起筆落間推動抄經的我們,更投入聖言的懷抱之中。
*經驗藝術靈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