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象逵
公元前1010年達味建立以色列王國,公元前931年分為南北二國,721年北國滅亡,587年南國滅亡,聖殿完全毀滅。以色列人充軍到巴比倫。公元前538年居魯士允許以色列人回歸故國。他們重建耶路撒冷及聖殿,非常艱苦,等聖殿重建一部分時,民眾聚集在聖殿,聽經師誦讀聖經,「全民眾聽了聖經的法律書都在哭泣」(厄下八9),乃赫米亞是猶太人,波斯王委任他為猶太總督。在這個極為悲哀的時刻,乃赫米亞說了一句鼓勵安慰他的同胞的話,這句話,如果筆者有錢,願意把它鑄成金牌送給千千萬萬的同胞信友:
「喜樂於上主,就是你們的力量」(厄下八10)
當今信主的人亟需喜樂
生活在今天的我們,不像三四十年前是生活在教會活力充沛的氛圍中:那時很多傳教士由中國大陸被趕出來到了台灣,財力豐富,更重要的是傳教士正是四五十歲的壯年,而且幾乎都有良好的神學培育。於是台灣天主教會急速的增長。那時的信友就是在這種生氣勃勃的氣氛下長大:樂觀、以自己的宗教為榮。
傳教士在各地蓋教堂,吸引當時很貧窮的本地外教人。坦白地說,極少傳教士想到這些貧窮的華夏子孫有著深遠豐厚的文化背景,因此也就沒想到,或是想到但沒有能力做到,如何把天主教教義與中華宗教文化掛鉤,說句更神學的話:天主教教義沒有「降孕」在中華宗教文化內。
這裡我們用了「天主教會」沒有用「基督教會」;用了「天主教教義」沒有用「基督信仰」,因為後者給人的印象是我們太強調「耶穌基督末日的顯現」即世界到了終結點,基督為王,完成了祂的救贖工程(弟前六14),而少講弟前六15,16:「在預定的時期使人看見這顯現的,是那真福、唯一全能者,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獨享不死不滅,住於不可接近的光中,沒有人看見過,也不能看見的天主。願尊崇和永遠的威權歸於他!阿們!」
不錯,是基督「曾被宰殺、曾用血,從各支派、各異語、各民族、各邦國中,把人贖來」(默五9)。贖來做什麼?「贖來歸於天主,使他們成為國度與司祭,事奉我們的天主」(仝,五10)。「基督把一切仇敵屈伏在自己的腳下,最後被毀滅的仇敵便是死亡;……萬物都屈伏於他以後,子自己也要屈服在那使萬物屈服於自己的父,好叫天主成為萬有中的萬有。」(格前十五28)──按:基督教《和合聖經》翻譯此段都把「天主」譯成「神」:「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 神」(默五9)。「……萬物都服了他,那時,子也要自己服那使萬物服他的,叫 神在萬物之上,為萬物之主。」(格前十五28)。把God(RSV英譯)譯成 神,看來為華人更富意味(詳見下)。
遺忘者的損失太多太多
新約中天主被稱為「父」,一共約三百餘次1,而雅威(Yahweh)在舊約中出現約7000次(仝頁18)。「神的名字『耶和華』在舊約聖經裡用了六千二百五十八次」2我們能忽略甚至遺忘出現這麼多的聖名嗎?「著名的希伯來翻譯家都同意Yehovah不是十分準確的譯名(not an altogether correct rendering)」。(1頁18)
雅威的字源直接來自天主。梅瑟在埃及殺了人,便逃到米德楊。思高聖經註此句:「米德楊在梅瑟時代是指由摩阿布以南直到西乃山的地區。」(出二22之註)現在我們要讀到天主最重要的啟示:祂自己的名。
天主派遣梅瑟:「我要派你到法郎那裡,率領我的百姓以色列出離埃及。……梅瑟對天主說:「當我到以色列子民那裡……他們必要問我:他叫什麼名字?(按:下面的話筆者抄錄新耶路撒冷英文聖經,筆者認為這個翻譯最顯出原文的神祕性)。天主回答說:「I am he who is」(出三14)。【按:這比「自有者」譯出原文的韻味多多。希伯來文原文是這樣的:ehyeh(I am)aser(that)ehyeh(I am)】,重點在「是(to be)」。
雅威這名字在希伯來文是YHWH(希伯來沒有母音的字母),我們無從了解希伯來人如何發這個字的音。上帝的誡命禁止妄稱主的名,所以他們在讀經時就用主(Adonai)代替發音。經過幾個世紀的輾轉流離,希伯來人也就忘記是發「Jehovah」還是「Yahweh」。一般學者對於上帝的名字在字根學上雖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點非常明確:字根乃是源自一個動詞型「是」(to be)。3
出三15非常重要,因為天主自己說「Yahweh(思高譯為上主,和合本譯為耶和華)是我的名字,直到永遠,是我的稱號直到永遠。」
出六2:「我是雅威,我曾顯現給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的『全能的天主(El Shaddai)』之名,但沒有以『雅威』的名字將我啟示給他們。」這是思高聖經看來僅僅兩次出現「雅威」之名;之後幾乎全部聖經,有原文「雅威」的地方,一律用「上主」二字譯出。新耶路撒冷聖經,則照原文,音譯為Yahweh。讚!重講一次,Yahweh的意思是「He who is」,重點是「to be」「是」。「to be」「是」帶來極多美麗聯想。──按:筆者小小經驗:思高聖經譯成上主,雖出現很多次,沒給筆者帶來新的體驗:天主、上主、主……都差不多吧!直至讀《新耶路撒冷聖經》,幾乎每一頁都出現Yahweh,尤其是聖詠(至少出現700次)才領會不能遺忘Yahweh聖名和聖名帶來的神光、神思啊!
「I am he who is」:「是」(to be):真是使人快樂的啟示:我們信的天主是完全正面的、積極的、肯定的、美麗的(醜是缺少「to be」美)光明的(黑暗是缺少應有的「是」)。詳見下。
「在起初,天主創造了天地」(創一1)
「大地還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還是一團黑暗。」(創一2)
科學家的描繪是這樣的:「想像一下,沒有恆星、沒有星系、沒有光線的宇宙是什麼模樣:只是原始的氣體與無垠空間中的隱形物質所融合成的一片漆黑。光芒刺眼的『大爆炸』發生後數十萬年,宇宙陷入了一片持續近五億年的黑暗。」4──五億年!人生七十古來稀!五億年有多少七十?多少人生!
「不到一個世紀前,天文學家只知道我們這個星系,也就是銀河系。……今天我們知道銀河系有超過1000億顆恆星,而宇宙中約1000億個星系,每個又都包含難以計數的恆星。」(仝,頁10)
誰給宇宙萬物帶來「意義」?以上科學家描繪的就缺少「意義」,如果沒有《創世紀》的畫龍點睛!創一1告訴我們有 神,天主,名叫雅威(He who is):祂(筆者更願寫「她」,這個字使筆者感覺到宇宙不只有秩序,更要緊的是還有愛)分享祂的「是」(中文譯為「有」更符合中文思維):有光(否定了黑暗),有生命(否定了呆板),有美(否定了荒涼),有河流海洋(否定了唯靜唯定),有人類(否定了大地是祭台卻無司祭),有男有女(否定了「人單獨不好」【創二19】)……然而神的「是」最奇妙、最偉大的分享、鑄造,最富有「天主是愛」的色彩是神賜人分享祂的「永遠」,賜人不死的生命(「天主造了人,原是不死不滅的。……義人充滿永生的希望。」(智二23;三4))
最被遺忘的雅威賜人的分享:永遠
姐妹兄弟:首先要記起聖經的話:「天主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弟前二4)。祂願意的,就會做到,只是我們看不出來如何與其他聖經真理協調:如永遠的地獄。
假定一切人都得救,那麼「永遠」真是我們該多思想的真理:那是分享天主喜樂的「終極臨界點」:不能再多的喜樂了!「永遠」
有時筆者幻想人生像是山中一條小路,有箭頭指出該走的方向。我就照此方向往前走: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有些疲乏,但總算走到小路的盡頭,有個小門關著。本想我已走完了路。但推開小門,向裏看,原來是另一條路的起始,向前望去,無盡無垠,比我已經走過的小路延長無數倍,看不到盡頭。然而不用我走路,有一種力量拉著我,一下子,我就到了另一個小門:打開門又是無盡無垠指向前……幻想道不出「永遠」的真實。但一件事是真的:當我死時,吐出最後的一口氣,我會發現我沒有化成虛無,我存在著,更真實地存著:我一生就算是一百歲,比起我面前的「存有」:無盡無休的「路」或「時間」,我活過的一百歲才像是虛無,更好說,渺小、短促得近乎虛無。永遠!永遠!妳把我帶到哪裡?
帶到無限:是無限美的雅威變化了我的時間感:凝視著無限美的「她」,時間停止了。或者更好說,我融入雅威的無限。我們不是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嗎?總覺著快樂心喜的時間太短…面對著無限美的雅威,時間停止了,永遠成了現在;只有現在,過去將來都失去了「to be」。
分享一個幾乎能夠常常快樂的袐訣:人間有美麗的、純潔的(為筆者,是在異性的臉上反映出,不多,但的確有著無限美的有限反映)。我要說的是看到美麗純潔,我心中的喜樂大增:「美是看了就喜樂的」,這時我就想:人間有限的美還能帶給我這樣的平安、喜樂,那麼無限倍的美、純潔該使我多快樂呢!雅威,顯示給我您的「美」!「純潔」!姐妹兄弟,敞開你的心,接受有限的「to be」,再轉到無限。
(尾聲)雅威又被遺忘了。這是格前第十三章聖保祿的愛的禮讚:「愛是含忍的……」真是美麗到了極點。但是幾乎常常只唱前半段。「愛」可以懂成對人的愛。但是後半段,尤其是「面對面的觀看」,幾乎從未聽人講或唱。(待續)
附註:
1 H. Lockyer《all the Divine Names and Titles in the Bible 》Zonderwan, Grand Rapids, Michigan,
1981。頁65。
2 王正中《聖經,和合譯本修訂工作的真相》浸宣,台中,2000,頁35。
3 G. P. Duffield《基要神學》(漢譯)上。天恩,台北。1999。頁127。
4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03年2月號。頁7。